陳偉珍
【摘要】 新課改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逐步提高,提出了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然而目前,很多的小學語文課堂,仍然沿用著以教師為主導的應試性講授模式課堂,教師多為強制性要求學生閱讀、背誦和讀寫的情況。如若要改變語文教學的這種現狀,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并不斷加強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打造出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01-02
0
一、引言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由于語文學習的任務繁重,再加上課程學習的緊張,多數小學語文教師采取了“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方式,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自問自答以及學生死記硬背課文的知識點。然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導致學生的記憶模糊,知識點掌握不清楚的后果,還會嚴重束縛了小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并且這種教學模式會讓小學生對語文課堂失去興趣,讓語文課堂缺乏活力,還可能讓小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自覺性。所以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語文課堂模式勢在必行。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關鍵。
二、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好奇心強烈的年齡段,很多小學生都有著一定的求知欲望。針對這種好奇心,語文教師應該要學會在課堂上進行激發,并引導在語文學習上。我認為,小學語文課堂設計游戲環節是必要的,教師不要一味地給學生安排大量的課外作業,而要學會在備課時,設計一些有意思的趣味小游戲,如課堂造句游戲,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后,認識新的詞語或者成語,并根據這個詞語的含義讓學生試圖造句比拼,同時對造句成功的學生給予及時評價和獎勵。如有一次,我提取出“許許多多”“清清楚楚”“團團圓圓”等疊字詞,先提問這三個詞的意思,激起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好奇和興趣,再通過小組內的猜測和理解,讓學生自主對這些詞語進行學習,理解正確的學生給予紅花的獎勵,這樣可以帶動全班孩子的積極性。接下來進行第二輪的造句游戲,經過第一輪的獎勵,更多的學生對詞語產生了好奇心,并隨著求勝欲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會更加的強烈,不斷地思考與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三、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需要讓學生掌握好學習的程序,從程序逐漸轉化為習慣。如在教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對于新的課文,先通過閱讀課文,掌握拼音,學習漢字,理解漢字,最后了解文章思想的流程進行學習,形成一個連貫的學習過程,并讓學生逐步適應這個學習流程,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借助一些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通過選用一些有趣的文章在課堂上進行朗讀,讓學生再閱讀一遍,并每天進行堅持,讓學生不斷地認識新文章,閱讀新文章,形成一定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閱讀的思維和能力。采用的文章應盡量簡短,且寓意深刻,例如像《小青蛙歷險記》這種簡單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并提問學生文章的中心點。這樣在長期的循環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四、掌握自主學習技巧
學習的技巧是學生通過長期的語文閱讀理解以及語文知識訓練過程中所掌握的一項能力,但是對于大部分的小學學生來說,想要掌握自主的學習技巧,需要通過語文老師進行引導。如在提取文章中心點以及文章的主要表達中心思想的時候,許多學生還未掌握學習技巧時,需要長時間地閱讀文章,并逐一地進行摸索,才可以獲得相關性的信息點。那么這個時候,語文教師就需要對重點語句掌握的技巧進行說明,如告訴學生大部分文章的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都會對文章進行概括性的總結,然后進行例文的講解,并每天布置閱讀作業,讓學生自主進行提取關鍵句與中心句,讓學生在親身閱讀體驗中逐漸地領悟和實踐技巧,進而運用這種技巧。如在生字、生詞的記憶中,有的學生習慣于進行機械性、重復性的抄寫和練習,但是詞匯的積累量非常有限,記憶效率也比較低,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漢字按照形近字、同音字、同義詞、反義詞等進行歸類,也可以讓學生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字、生詞進行積累性的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所給予的技巧進行掌握,形成自主性。長期以往,這樣的自主學習方法顯然會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
五、放手學生獨立學習
有的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承擔著大包大攬的角色,認為學生不會就要立刻給答案,或者是學生不懂就要立刻給予結果。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會適得其反,會導致學生不懂就直接問老師答案,不會主動進行思考,老師說什么答案就是什么,學生喪失掉了獨立思考和質疑的能力,與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目標背道而馳。
對于學生而言,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摸索和探究,會覺得非常開心。而對于不懂的問題,很多學生會去請教老師,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還不如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參與其中。主動式的學習才會更有效,語文老師不應該要求每個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具體掌握什么,而是希望學生能在語文課堂上多掌握些學習技能。如在學《刻舟求劍》一課時,在被詢問為什么通過刻在舟上面的記號尋找不到寶劍這個問題時,教師不應該立刻對這個問題進行作答,而是讓孩子們自主探索和思考,然后讓他們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問題的解決方法,促使學生把學習習慣轉化為學習策略。如老師可以拿著一根鉛筆,走的時候掉落鉛筆,這個時候教師通過在手上做下記號,并一直前進,并詢問學生老師能否靠這個辦法找到鉛筆。通過類比推理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人公是否能找到寶劍。實踐證明,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他們也會學得更加自由和深刻,效果優勝于老師單純的灌輸。
六、指引學生自主評價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態度,掌握基本的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的方法。指引學生基于對學習效果的認知,依照學習目標以及評價準則,對照已有的學習計劃、措施、方法以及目標實施等進行評價和反思,再通過反思所發現的問題去對日后的學習過程實施指導改進。堅持下來,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與自我監控能力都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為其獨立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落實到課堂的一把標尺。要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語文高效課堂,我們語文老師需要成為學生的思想引導者和技術傳授者。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教師需要不斷地給他們培養習慣和技巧,引領學生走上自主學習的道路,讓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可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法寶之一,也是新式語文課堂所需要普及的模式。
[ 參 考 文 獻 ]
[1]于俊萍.素質教育與語文教學[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2(11).
[2]姚曉芳.關注核心素養優化課堂評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