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忠挺
【摘要】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是進行識字教學,可以給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實際出發,總結問題和存在缺陷,積極應用全新的方法進行教學,識字教學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重要而又艱巨的教學任務。一個小學生在低年級要識記一千多個生字,這種要求對他們今后的閱讀、寫作以及進行其他學科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則分析了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如何做好識字教學。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感知覺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158-01
0
識字教學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才能比較順暢地進行語言表達。如果學生識字量不足,書面語言就無法得到完滿的表達,口頭語言也就無法從書面語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因此,識字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識字是閱讀的先導,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點。那么,如何根據小學生感知覺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呢?下面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心理過程,結合心理學科,靈活使用教學方法,談談識字的技巧所在。
一、利用感知覺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感知覺的發展還沒有完全,觀察辨析事物的能力低,認識事物比較籠統,對一些差異比較小的東西容易忽視。這對識字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因為我們的漢字結構特點比較復雜,字的變化和差異不大,甚至有許多字只是筆畫的部位,長短組合不同而已。這樣的字,對一個低年級感知覺發展不完全的小學生來說的確是一個難題。因此,我們的識字教學一定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教給他們一些方法,教會學生識字。
例如:我們在教學生識字時,要先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字形的方法。如果是獨體字,如何從上下結構去觀察:如果說合體字,又如何注意獻從整體去觀察分析,分出各個部分,然后從部分到整體;而在部分中,又要特別注意各個細小,易錯的地方。這樣,我們既可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感知能力,又能在這個過程中,使他們了解到漢字的整體結構特點,提高識字能力。
二、營造興趣氛圍進行識字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想讓學生喜歡識字,首先必須讓學生沒負擔,敢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教育學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培養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級的學生平均每天要認識幾個甚至十幾個字,因此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如:打牌游戲、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走迷宮、“抓特務”游戲等,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三、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進行識字教學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的。因此,我們的教學一定要抓住這一特點,注意用生動形象、直觀、有趣的形式來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直觀教學中,真正地認識生字,有趣形象地牢記生字。例如教學“閃”,我設計為用自己的身體向教室的前門邊一閃,問學生:“老師這樣做是什么動作?”學生肯定會說:“這是閃。”接著可以告訴學生這個“閃”字,就是門里躲進一個人。這樣,學生就在教師一邊動作一邊講字的過程中,比較牢固地掌握了這個“閃”字。
小學生的思維形式雖然是以直觀形象為主,但畢竟是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的。而識字教學,也不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漢字的結構與字形是比較復雜的,這個復雜給學生帶來許多困難,但也同時可以很快地訓練他們的抽象思維。我們的識字教學的整個過程夾雜著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活動。在完成識字教學時就可以達到培養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一定程度。
四、貫穿方法進行識字教學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所以教師要盡快的“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同時運用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課堂上擺正彼此的位置,學生自主學習才有可能實現。學生在熟讀課文后,老師就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識字。
例如: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我讓一組同學扮演偏旁,另一組同學扮演另一半字,其他的同學都拍手大唱“找朋友,找朋友,我要找個好朋友”,然后組合在一起指名學生認字,然后再讓臺上的小朋友繼續再去尋找還可跟誰組成好朋友。
五、有機結合進行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必須與閱讀同步,在閱讀教學中把識字與學詞、學句、口語表達等有機整合,讓識字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深和鞏固。尤其是低年級閱讀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鞏固識字效果。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愛發脾氣的孩子》這一課時,首先要讓學生運用一定的符號圈畫出本課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初步感知字形,了解字義;再引導學生根據字形特點,選擇自己熟悉的方法識記生字;然后讓學生在小組中用上本課的生字詞練習說活;最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隨文識字,這時,每個學生都賦予了生字以感情色彩,使生字成為有意義的符號。
結語
綜上所述,文字是讓孩子走進一個無聲而精彩的世界,只有當學生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并從中嘗到識字的樂趣,他才會更加自動地識字,使而學生能在書面語言中汲取更多的營養知識。
[ 參 考 文 獻 ]
[1]竇嬌穎.如何提高識字教學質量[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第05期.
[2]毛俊暉.識字教學三題[J].小學語文教學,2003,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