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艷
摘? 要:當前我國中小學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中央提出“減負”。主管部門只是喊,實質上根本沒有把小學學習的負擔減下來。課后補課的現象成了社會的通病、頑疾,學生沒有減負,反而加負,家長怨聲一片。作為一名普通教師雖然改不了現狀,但是從我做起,從教學的實際出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努力的把課堂的教學工作做到淋漓盡致。這就涉及到一個有效教學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確立“有效教學”這一理念,努力掌握良好的有效教學的方法,并積極在課堂教做到與學生互動,挑起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趣味性,充分叫學生感覺到學習就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做到寓教于樂,有效教學。
關鍵詞:減負;有效教學;寓教于樂
所謂“有效教學”,市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老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之后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了老師要傳授的知識的這過程。學生有沒有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益或效益高低的唯一標準。所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行動策略”,是指一線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以及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
一、有效地導入要傳授的主要內容
有效的導人要教的新內容是小學數學課必不可少,能迅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人最佳的學習狀態上來。老師平時注重新舊知識聯系、重視學生學習經驗的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就是用拋磚引玉的方法引領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很有興趣的接受要學習的知識。還有就是設置懸念的方法。從一堂課的開始老師可以故意制造一個問題的懸念,挑起學生的好奇心,即使學生將來不去專門研究數學,又或者是現在數學學得不好,但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也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在興趣的引領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教學的成效。整個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
二、有效地調控要講的知識點
其實,我們每一課的教學流程是由許多個小環節組成的,而各個環節更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它們有著一定的先后順序。每個教學環節雖已經預設,但實際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環節進行而不考慮動態生成的變化,就會陷入機械的、僵化的、沉寂的泥潭。所以,我們每節課實際的教學流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注人鮮活的知識點,隨即進行有效的調控。譬如一節課,講長方形的周長。按照教學流程,執教老師先畫一個長方形和兩個正方形,然后再出示平行四邊形,同時提問:“同學們你們您們知道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嗎?”教師繼續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庇械耐瑢W舉手說:“(長+寬)x2”這時班級里片寂靜。這個時候老師就撿正在開小差的學生提問:xX同學您知道長方形周長怎么算的嗎?此時這位同學才如夢初醒看著老師,似乎在表示:老師,我不知道。這位教師親切地摸著他的頭說:“不要緊孩子”,并對著大家說道:“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一問題,好嗎?”聽到這里,真為這位老師如此完美的調控能力感到折服,原本預設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過程,由于突發狀況的生成,被執教老師隨即調控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過程,這是多么完美的課堂調控藝術啊。
三、有效地收尾
一節有效的課也應該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每節課中的有效收尾,對本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不妨來試一試這樣的收尾方式。例如在教《平均數》這課時,可以這樣設計收尾:今天,通過同學們自己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應用以前學的除法的知識,學會了求平均數問題的方法,即: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同學們還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數,了解了平均數的用處。這樣的一個結尾,可以使學生進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規律性的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發展學習能力,真可謂一舉多得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沈龍明,呂菊芬等編著.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藝術.
[2]田仁光.有效提問成就精彩——有效提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策略.
[3]華應龍著.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際教學.
[4]林浩.讓孩子在提問中進步——淺談小學數學提問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