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應用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手機在學生群體的日常生活中普及率越來越高。享受著信息化時代給我們所帶來的便捷體驗同時,也應當意識到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對多數大學生而言,手機不僅只是通訊工具,日常娛樂、消費、出行都離不開。通過對大學生群體手機依賴的現(xiàn)狀及危害進行分析,明確手機依賴對大學生群體日常生活產生的不良影響,并對改善手機依賴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手機依賴;解決對策
近年來,智能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基礎工具,根據《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yè)分析報告》中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2018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14.35億。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程度對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產生著重要影響。方便聯(lián)系與溝通只是手機的基礎功能,通訊技術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誕生了智能手機,這為大學生提供了更為便捷的生活方式,于此同時也帶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手機過度依賴的現(xiàn)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并不罕見。
一、大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的表現(xiàn)及負面影響
(一)大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的表現(xiàn)
“低頭族”在校園里隨處可見,手機像“器官”一般的存在。手機過度依賴的行為現(xiàn)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日常教學活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作為大學生,自我的控制力與約束力較差,是導致手機過度依賴的最根本原因。
大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的表現(xiàn)主要有:當手機電量不足或不在身邊時,心情感到明顯低落、焦慮、魂不守舍;課堂上,頻繁使用手機導致注意力分散,無法專注老師授課內容,影響學習狀態(tài);課余時,通過玩游戲、聊天、網購、刷網頁等方式來度過;甚至走路、乘車、用餐時,依舊樂此不疲地沉浸在手機中。
(二)手機過度依賴現(xiàn)狀給大學生帶來的危害
手機逐漸成為大學生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但不合理使用手機,甚至對手機產生過度依賴,將給大學生帶來諸多不良影響。
第一,影響身心健康。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人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手機,從而忽略了身體因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而產生的疲勞感。長時間注視手機屏幕,容易造成眼部疲勞,視力模糊、下降;長期低頭使用手機,容易對頸部、頸椎、手指、手腕等關節(jié)部位造成一定的損傷。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影響睡眠質量、延遲入睡時間,破壞作息規(guī)律。
第二,影響學習效率。在學習或工作過程中使用手機,必然分散思維和精力。課堂玩手機的現(xiàn)象在高校屢見不鮮,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效甚微;遇到難題第一反應就是“百度”,而不是主動思考。長此以往養(yǎng)成思維惰性,不利于學業(yè)的進步。
第三,不利于大學生的正常社會交往。手機提高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效率,同時也導致人與人之間直接交流的次數減少,這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交溝通能力是極其不利的。現(xiàn)實生活中語言的交流和情感的表達是手機技術所無法取代的,與長輩、朋友相處時,頻繁的看手機,更是極其不禮貌的行為。
二、防治大學生手機過度依賴的解決對策
造成大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源于學生本人的主觀因素,也有源于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客觀因素。防治大學生對手機產生過度依賴,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強化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使用手機是關鍵,社會環(huán)境和家庭氛圍的影響也尤為重要。
(一)加強正面宣傳與教育,豐富校園課余生活
學校和社會理應加強對大學生合理使用手機的引導和宣傳工作。相關部門對手機運營商采取一定辦法,減少針對學生群體的流量優(yōu)惠套餐的營銷策略,從外界因素減少大學生閑時不必要的手機上網時間。
學校應更注重手機依賴方面的主題教育,加強課堂紀律管理,對課堂“低頭族”現(xiàn)象進行科學干預,形成整體良好的學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同時注重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生活習慣
所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子女行為舉止的養(yǎng)成,很大程度受家庭因素的影響。如果家長自身“機不離手”,對于子女而言,不僅情感上產生疏遠,且在教導子女時,欠缺說服力。加強與子女的有效溝通,幫助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好地防治大學生群體的手機依賴現(xiàn)象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xié)同配合。
(三)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牢固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
作為大學生個人而言,應當對手機過度依賴的現(xiàn)象有明確的判斷,并對自己是否存在手機依賴現(xiàn)象與依賴的程度有清晰認識。在此基礎上,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力,自覺合理使用手機、科學管理手機。
學生階段的本職是學習,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做好學習計劃與人生規(guī)劃,明確自己的學業(yè)和奮斗目標,是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必經的過程。在生活中,挖掘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設定小目標,付諸實際行動,堅持下來定會有新的收獲。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和集體活動,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減輕對手機依賴的目的。
三、總結
手機是一把名副其實的“雙刃劍”。語音、視頻通話、手機支付等,改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但手機依賴的現(xiàn)狀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的諸多危害不可忽視。無論在成長還是教育的過程中,都應當秉持理性的思維方式,明確手機只是人類社會的工具之一,而不是當代生存的必備條件。擺正“角色”位置,做手機的“主人”,為我們所用。
參考文獻
[1]魏珍.大學生手機依賴的干預研究及對策建議[J].河南教育(高教),2019(08):38-42.
[2]王君.大學生手機成癮與孤獨感及手機使用動機的聯(lián)系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10):89+95.
[3]毛俊青.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危害及對策[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3):177-178.
作者簡介
彭蘭曄(1992.09—),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福建古田,云南農業(yè)大學,在讀碩士,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