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鑫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國家課程,納入國家課程計劃,它的教學開展有效落實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指導教師對主題教學流程的茫然,造成學生在活動開展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主題實踐活動的探究?如何讓學生能夠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獲得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共同成長?本文結合“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設計小學綜合實踐主題教學流程。“教學做合一”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強調“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學。”還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教學做合一”做的過程是行知行的過程,即“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行動。文章形成學習興趣—活動主題—解決方案—調查研究—活動結論—拓展延伸等六個環節。這六個環節一一對應,其中,“行動生困難”,在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困難生問題”,將學生產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梳理產生活動研究的主題;“問題生假設”,確立主題活動之后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制定好的方案(假設)是關鍵;“假設生試驗”,依據方案有條理地開展活動(試驗),收集資料;“試驗生斷語”,將收集的資料歸納整理得出活動的結論;“斷語又生行動”,根據研究的結論影響,學會舉一反三。
一、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老師,要想把一個主題活動開展好,學生的興趣是關健。如何讓學生對活動主題的產生濃厚興趣,陶行知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動是兒童獲得知識的源泉。所以,要想讓孩子獲取主題活動大量知識,首先要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主動地探究,成為主題活動探究的主人,這樣主題活動還沒開始,就成功一半。
二、活動主題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引導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實踐主題活動教學流程是教師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找到特定角度切入,選擇具體活動內容,將提出的問題引導轉化為研究的活動主題。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會越來越深,問題會愈來愈多。問題來源于學生切身體驗,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這是擺在師生面前的問題。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注重發揮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建構和動態生成的作用。實踐中學生把產生的、動態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提煉,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資源之一,有利于活動的開展,還能進一步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
三、解決方案
作為一門開放性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我們把實踐中學生產生的、動態的問題,整理歸納為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資源之一,然后讓學生依據這一主題,提出活動方案。熟話說“不打無準備的仗”,確定了活動主題后,要保證主題活動的研究順利開展,達到研究目的,一個好的活動計劃就是關鍵了。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又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核心,考慮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學生與自我的關系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由于小學生發展的水平決定了教師需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幫助小學生確定體驗的活動和探索的方向。”因此,活動計劃制定貫徹一個活動的原則,就是在整個主題活動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活動計劃安排必需詳細周密,但又要靈活。例如:學校的課程中踢毽子,提出了《探尋古代娛樂活動》學會們都十分的興奮,通過收集、查閱讓孩子真正的了解這一項目,舉一反三,孩子們又查了到同樣的古代運動,蹴鞠,跳馬等,針對這些運動,孩子們分組做了詳細的計劃,最后又通過各組的討論,表達,讓大家對古文化,古運動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認知。
四、調查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究者。”有了詳細周密的計劃,要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能力,就需要開展主題研究活動。活動中通過調查研究,采訪,搜集資料等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通過觀察、記錄和思考主動獲取知識,收集整理資料,分析并解決問題。調查研究的內容源于學生的生活、活動領域,是學生主動從生活、活動中發現,自愿并樂于去調查、去研究的,且具有一定的調查研究價值。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家庭、學校、書籍以及周圍環境中尋找問題。如開展《家鄉常見的中草藥》主題活動時,讓學生自己按照小組分工收集中草藥種類、藥效、小藥方等。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問卷調查、實地考察、采訪、上網等收集大量的家鄉的中草藥有關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分類,為小組成果展示提供豐厚的資料。
五、活動結論
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理論,其核心就在于“做”。這個“做”就是實踐,即讓學生在主題實踐中“勞力上勞心”,并最終通過反復實踐把自己培養成為創造力的人。現在很多的學校都開辟了校園菜園,讓學生參與到勞動中來,如向日葵的種植,幾月份開始下種,怎樣澆水,怎樣施肥,每個同學都詳細做好記錄,最后做成總結,然后全班同學將總結進行梳理,最終得出一個大家都認同的進度表,放到學校進行展覽。
六、拓展延伸
將孩子們培養成為擁有“健康的體魄、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趣、改造世界的精神”。學生在每次主題活動結束后,活動成果的展示往往不只是作為此次主題活動的總結,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這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陶行知全集編委會.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126,128.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