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旺
摘? 要:在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下,小學數學課程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課堂內容,還需要通過課堂授課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認識到數學學習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習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如何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課堂,從而對小學數學改革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課堂;“思維訓練式”
新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學工作一定要落到實處,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打開學生的創造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更重要的是需要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但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對于具體題目是否理解、運算技巧是否掌握,學生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課堂效率大打折扣。而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課堂剛好滿足了新課改對于學生的要求,也保留了一些傳統教學課堂的優勢,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新知識并開拓思維。
一、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小學生年紀較小,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有很強的好奇心,因此在上數學課時老師一定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只有其對數學保持著較高的興趣,那么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才會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認真的去思考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提高理解能力的同時更能保證學習的效率。那么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一定要記得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調動學生上課的主動性,讓學生體會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生在主動思考的時候思維能力會得到很強的鍛煉,這也是我們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課堂的基礎,這對于后期長期拓展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學習“多邊形的面積”為例,在這個單元中涉及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組合圖形的面積講解。教師在講這個單元的內容時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讓每個學生預習課本上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折疊剪裁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分成小組,再讓小組內的每位成員都一一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加以比較,看看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學的有何區別,優點在哪里,缺點又在哪里,并讓同學們在比較的時候進行思考,這些圖形的面積應該怎么求取,他們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以此來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后面的課堂打基礎。老師在講解面積如何求取時,可以通過折疊法和拼湊法來講解,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講解完之后可以讓學生們以自己裁剪的圖形為基礎,求取其面積,養成他們勤動手、勤實踐的好習慣。
二、加強課堂師生交流與互動
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只是單方面向學生傳遞知識,而要時刻和學生保持交流互動,了解本節課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從而確定下節課的教學方案,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實現零距離交流,增加師生感情。教師上課和學生互動時不需要課前做太多的籌劃,只需要上課時根據實際情況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即可,教師可以在講解完一個知識點之后提問學生剛才講解的相關知識,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來了解他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多提問一些學生,了解大多數人的狀況,這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能夠呈現自己上課效果的方式,如果大多數人都沒有掌握這個知識點,那么教師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授課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以學習“百分數(二)”為例,這個章節在講到折扣問題時,教師可以營造商場購物的氛圍,使學生分組進行商品折扣問題的計算,給予計算結果準確且快速的小組適當的獎勵,并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可以將不同的問題思考方式進行溝通與交流,不但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活躍氣氛,將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三、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中的具體內涵
掌握題目中的具體內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試題,教師在對小學生講解小學數學的概念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勾畫出概念當中的關鍵詞,然后再結合具體的例題為學生講解,講解結束之后在讓學生結合關鍵詞和例題再去對概念進行分析以及總結。除此之外,因為在小學數學中概念化的東西相對較多,所以教師可以先將全書的所有概念進行科學化分類,再根據概念之間的相互關聯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分析完之后再將其列入教案之中,學生根據教案學習就能很好的抓住概念的本質,對概念的學習也會逐漸衍生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思維體系。
以教材中“圓柱與圓錐的體積”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求圓柱體積與圓錐體積的關系概念中劃出“等底等高”關鍵詞,比如在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1/3,教師可以利用折紙等建造圓柱或圓錐的模型,并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題目以及計算公式的內涵,推導出圓柱與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結合書上的例題“求底面積同為4Π,高同為3cm的圓柱與圓錐體積”,學生依據“等底等高”關鍵詞的指引可以確定該圓柱底面積為4Πcm2,高為3cm,再通過“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通過公式運算,可以推導出圓柱的體積是37.68立方厘米,而圓錐的體積則為12.56立方厘米。此種方式能夠非常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公式和幾何之間的關系。
總而言之,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也能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各類不同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果,同時加強學生對于課本基礎概念的理解,了解各類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安曉燕.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概念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7(7):80-80.
[2]莊文菲.構建小學數學“思維訓練式”概念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654(3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