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謨
摘? 要:本文主要從四方面入手,就“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途徑”這一課題展開探究,以期為強化語文綜合性教學成效,為學生創設多元高效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環境建言獻策。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教學途徑
綜合性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如何行之高效地落實好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亟需解決的教學難題,下面筆者主要立足于自身教學指導經驗,就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教學的相關問題和實踐加以概述。
1開展拓展性語文學習活動
拓展性學習活動,即圍繞語文課文為出發點,跟隨授課目標的引導,通過多元渠道展開發散性學習,拓展性學習依循基本的授課規律,注重凸顯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以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力、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本質目標。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在進行語文綜合性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元形式將自己的活動成果展現出來,如“難忘的小學生活”這一主題活動:基于“難忘”二字,先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在六年小學生活中的收獲,通過各種代表性的照片、影音、畫作、獎狀展示自己在這六年里的成長和收獲,然后通過歌唱、朗誦等活動展現自己對教師、對同學的感激之情以及對母校的濃濃不舍。以這樣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在廣袤的語文天地中自由翱翔,深化情感、強化能力,習得更多課文之外的語文知識。
2開展專項性研究學習活動
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必須基于語文課本,教師要結合課本中那些代表性鮮明的題材開展專項性研究學習活動,例如“走進信息世界”這一綜合性學習主題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收集、整合、應用信息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學會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教師需基于學生學情實際和校園狀況,組織專項研究性學習活動,比如說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下校園,觀察校園里的花草樹木、建筑設備,以卡片的形式給它們編制專屬名片;可以同學生一起探查、研究學校周邊的環境污染現狀,學生在親身參與到實踐調研中,去觀察、去發現、去記錄,并結合查詢到的資料,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再如,教師也可以基于這一主題引導學生圍繞“互聯網信息的利和弊”開展了一次班級辯論賽,學生按正方、反方進行辯論準備,在準備過程總他們自主搜尋資料,并結合自己的論點發揮邏輯思維規設辯論思路。這樣的綜合辯論活動,一來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互聯網信息,學會趨利避害,合理上網,二來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強化其表達能力,可謂一箭雙雕。
3將綜合性學習同生活實踐相結合
藝術源自于生活實踐,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超過于生活范疇,我們的語文課程亦是如此,語文是一門生活性較強的學科,在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教師要基于生活實踐,選擇一些意義特殊的節慶日,如春節、敬老日、國慶節等規設主題實踐活動。比如說,在國慶節可以以“我愛我的祖國”為主題組織一次圖片展覽活動,讓學生課下搜集一些“愛國”主題圖片,講解圖片背后的愛國故事,了解中華民族的發展奮斗史,以此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植樹節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植樹,組織環保專題講座,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愛護植被的重要性,并及時寫下活動感想,在課上同全體師生一起暢談自己對環保工作的認識。
4制定科學有效的綜合性學習規劃
面向高年級的語文綜合性教學通常是圍繞特定的主題而進行的,伴隨主題內容的改變,綜合性活動的特征和形式也要適時調整。為確保綜合性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必須在活動前便做好調研,基于活動主題和學生的學情狀況擬定詳盡科學的活動規劃。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觀察學生的表現、積極性和情緒變化,多多鼓勵并引導學生,盡量以為大多數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活動,強化學生參與綜合性活動的自主性和踴躍性。此外,學生是一切學習活動的主體,因此在綜合性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細化而言,教師要合理運用“分組”手段,將班上學生規分為適量的綜合性活動小組。在組員分配上要注重平衡性,每個小組人數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間,并結合學生的特征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按部就班地開展綜合性學習。
要注意的一點是,分組協作探究雖然注重凸顯學生作為活動主體的自主性,但考慮到小學生在知識水平、接收能力、自覺意識、實踐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大大小小的不足。所以在開展綜合性活動時依然不能完全脫離于教師的指導,教師要適時給以科學的指導和點撥,唯有將學生的活動主動性和語文教師的科學指導巧妙整合,方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推進綜合性學習活動。
結束語: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存在廣泛的可行性和實踐意義,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需立足于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實際,采取多元手段合理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努力為學生打造正向融洽、多元豐富的綜合性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在潛入默轉的活動探究中習得更多知識、獲得更多進步。
參考文獻
[1]蔡玲玲.小學高年級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途徑探微[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10).
[2]梁玉玲.驅散迷霧見朝陽——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