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媚媚
摘 ?要: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是當前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的一種高效學習方法,尤其是針對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思維導圖教學形式與學生的學習要求、教學目標及語文的教學內容有著很高的契合性。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探討思維導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堂上的運用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低年級語文教學;運營策略
語文課程是小學教學體系的基礎性課程,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訓練更要以形象思維為主,一旦教師長時間采用抄寫式的題海戰術開展教學,禁錮學生思維的發展,久而久之學生難以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還會影響其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導圖模式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程內容的學習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在小學生看圖讀寫能力培養過程中,思維導圖無疑能極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1.思維導圖模式簡述及應用意義
思維導圖也可以稱之為心智導圖,是提高人們發散性思維、形象思維、圖形思維的工具,既簡單又高效。這種理念與模式更注重結合文字與圖像的聯系,將具有語文知識主題的內容采用文字和圖像的互屬關系串聯起來,引發學生聯想與思考,連接記憶,達到很好的思考效果[1]。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化的輔助工具,與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有著高度的契合性,將其應用在推動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發揮巨大的作用[2]。
首先,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課堂上,有助于深化學生理解。思維導圖的展示能夠幫助學生細化知識點,更明了地掌握知識,確保學生在理解單一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串聯與銜接,從而達到掌握單篇語文課文知識的目的。其次,思維導圖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特別是在單元的知識學習中應用,能夠系統化地呈現單元知識點,便于學生學習和復習。最后,思維導圖還能針對語文故事性的文章內容有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幫助學生理清人物的線索和故事發展的脈絡,對學生理解故事內容,挖掘事件內容有重要意義。
2.思維導圖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2.1思維導圖在識字學習的應用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且基礎的部分,過去傳統教學課堂上教師普遍采用加一加、減一減,或是猜字謎等方式誘導,盡管應用時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一旦缺乏后期鞏固,很容易出現回生的情況[3]。因此教師更需要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愛上識字,激發識字和積累生字詞的興趣,才能在源源不斷的動力下鞏固生字詞,更高效地開展識字學習。
在思維導圖模式的應用下,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開展教學,比如歸類學漢字。主要結合小學生學習快,忘得也快的特點加強和鞏固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木”字旁的漢字以后,教師就可以引入思維導圖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一棵樹,樹干上寫一個木字,樹干上方的所有樹葉中都有不同的字由“木”組成,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對導圖產生深刻的印象,識記這些與木有關的字,使其成為有效的輔助工具,在練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學習記憶,讓學生在寫作木字旁的新字時能夠聯想到這棵樹,并理解木與樹的關系,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2.2思維導圖在背誦課文中的應用
小學生學習語文,打好基礎的過程中,背誦是必經的過程,對學生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和提高語文能力有著重要作用。但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忽略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方法很容易出現學生不會融合運用的情況,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引導性地找出關鍵詞,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表現關鍵詞,讓學生產生聯想,從而加深學習的印象。
比如在學習《四個太陽》一課時,文章本身具有詞句優美,適合背誦的優勢,憑借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出現了不同顏色的四個太陽。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線索繪制思維導圖,在導圖中,綠綠的太陽對應的是春天,學生聯想到滿眼的綠色,彩色的太陽對應夏天,學生能夠聯想多彩的暑假,金黃的太陽對應的是秋天,學生想象身處一片金黃的田野中,紅紅的太陽對應冬天,在寒冷的冬天中有太陽的溫暖,這樣的導圖讓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更清晰了,并且在理解與思考過程中能以一種學習編碼的方式儲存記憶,這對學生背誦全文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3思維導圖在習作環節中的應用
新課標對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寫作要求提出了指示,重點闡述了寫作是非常重要的表達和交流方式,有助于幫助小學生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提高表述的創造性,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習作環節積極發揮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對學生語文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眾所周知,寫作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低年級學生的寫話訓練,是學生寫作能力形成和發展的起點,而思維導圖具備的簡單有效的工具性質,能夠幫助學生將思維轉變為可視化與可操作化,對發展學生寫作思維,理清學生寫作思路有著很好的效果[4]。
比如學習看圖說話中《不要摘花》的內容時,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要求,通常為表述清楚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大要素,可以在幾句話的表述中完成。不少學生在沒有導圖引導的前提下往往按照四大要素的順序以組詞和造句的形式完成,這樣長久的訓練會禁錮學生的思維,影響學生形象思維的發展,導致其語言匱乏,表述單一。因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讓學生首先在視覺上產生直接的沖擊,如為學生展示一朵美麗的花朵粘貼在黑板上,花朵下寫著不要摘花,并將其引申出寫作的四大要素,其中事情的要素下標上一些有關聯的詞語:不要摘花;對話;小鳥等有意引發學生的聯想,學生描述花朵時在視覺的直接沖擊下“芳香四溢”、“爭奇斗艷”等詞語就會迸發出來,這對學生寫作想象力的發展,描述角度的轉變等都有很好的激發和引導性作用,有助于避免學生出現寫作千篇一律的情況,為其今后寫作學習與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模式開展教學,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想象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容,將思維導圖模式準確地應用于識字、背誦與寫作的環節,做好各階段的銜接與串聯,才能啟發學生思考與聯想,促進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明彥.思維導圖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認知結構為視點[J].才智,2015,11(4):62-63.
[2]王亞楠.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2(5):66-68.
[3]羅文彬.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思維導圖運用探析[J].課外語文,2018,11(19):89.
[4]李錦春.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段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學周刊,2018,2(29):89-90.
(作者單位:欽州市欽北區青塘鎮青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