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實施后,我國教育教學理念出現了巨大的變動,由單純的知識傳授逐漸轉向綜合素質的培養,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開始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得到應用。本文將深入探討“浸潤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希望可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幫助。
關鍵詞:“浸潤式”教學;高中語文;應用策略
前言:在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文學鑒賞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生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的融入到教學環境中,提高教學效果,如此才能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浸潤式”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一種有效的方法。
1.“浸潤式”教學概述
“浸潤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生動情境的創造使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刻感知體驗,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精準把握其中所表達的思想內涵。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受到了更多的重視,要求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必須微圍繞學生開展,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教師、教學環境以及學習氛圍統一被稱為“浸潤式”語文教學模式的客體。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文本知識只是“浸潤式”教學的基本目標,關鍵在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浸潤式”教學的優勢在于為學生構建了一片可以自由探索的知識海洋,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以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和性格愛好的學生,因此能夠大幅度的提升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而且,“浸潤式”教學突破了文本的桎梏,將課堂教學和生活實際有機的聯系起來,注重學生的親身感受體驗,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浸潤式”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2.1通過閱讀感知文本語音之美
通過上文可知,“浸潤式”教學的實施在于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因此教學活動應該以學生自主閱讀為開端,教師應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閱讀。進行語文文本閱讀的方法有多重,如朗讀、齊聲誦讀等,不同的方法所形成的語音也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和情感的有效掌控,同時也可以將學生自身的情感表達出來,實現教師、學生相互之間的情感交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戴望舒《雨巷》這首現代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們進行自由讀,初步把握全詩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基調,這樣可以使學生形成自身對詩文的審美感受。對于文學作品而言,其所蘊含的情感有時是無法言傳的,“浸潤式”教學正是基于這一點,由學生自主與文本之間進行交流,從而避免教師的講解使學生行為固定思維。為了營造合適的氛圍,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寧靜、幽深的音樂,加深學生的感官“浸潤”,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詩文。在學生自主閱讀環節結束后,教師即可對詩文的大意以及一些重點詞句進行解析,之后再次播放預先準備好詩文朗誦視頻,通過富含感情的聲音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如男生單獨讀、女生單獨讀等,體會音律之美。
2.2基于語境透析文章整體之美
結合傳統高中語文教學來看,教師在對課文進行講解時往往習慣于從字、詞、句、段落等角度切入,這就使得一片完整的文章顯得十分松散,導致學生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和情感。而在“浸潤式”教學中,教師則應該注重學生對語境的理解感知,基于不同的語境對文章進行講解,如此更加有利于學生掌握文章整體意義,同時也可以避免學生出現錯誤理解。因為中國語言在脫離具體的語境之后其所表達的意思經常會出現變動,簡單的解析字詞句的方式并不可取。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中《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解讀人物語言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在本文中,賈母和寶玉先后問了林黛玉“念過什么書”這一相同問題,而林黛玉兩次回答卻不同,先是“念了《四書》”,后是“不曾讀”。此處差異體現出林黛玉初入賈府這一陌生環境時的謹小慎微,只因賈母曾說不希望女子念書多,便刻意隱藏自己讀過書的事。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當時的情境,教師可以結合文章故事性較強的特點,組織學生對其中的場景進行表演,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人物在當時情形下的心境,幫助學生了解人物語言、行為背后的含義。
2.3拓展延伸以升華文本內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浸潤式”教學可以通過引入課本劇的形式為學生們帶來真實深刻的體驗,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促進學生和文本的深入溝通交流。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竇娥冤》一文,該文本就是元劇經典,十分適合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從語言、動作、行動、表情、語調等方面對其中人物進行模仿,實現“浸潤式”學習。再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同樣適合采用這種方法,其中涉及到的人物眾多,可以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除了閱讀教學之外,寫作教學同樣可以引入“浸潤式”教學。對此,教師了可以將教材課文作為“浸潤式”寫作教學的載體,引導學生對一些經典可聞段落進行模仿,這種寫作教學活動不同于長篇寫作,不會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同時還有利于教師進行指導,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綜上所述,高中語文中的“浸潤式”教學是結合不同的文本材料對其中所塑造的社會生活情境進行生動呈現和再創造,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供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另一方面則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對于學生語言文字學習應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本文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相關素材從多角度對“浸潤式”教學的實施進行了闡述,證明了“浸潤式”教學所取得的良好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文輝.淺析“浸潤式”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應用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5):129-130.
[2]連世斌.浸潤式教學策略在中學生語文素養培養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7(12):94.
作者簡介:蘇雪琴(1976~)女,漢族,四川南充人,本科,南充市第十二中學教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