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芬
◆摘? 要:文章描述了中職服裝專業畢業設計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與實踐在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下服裝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學模式,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態,提升中職生就業、創業機會,為當地企業招聘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關鍵詞:中職;創新創業;服裝畢業設計;教學法;校企合作
一、背景
中等職業學校服裝畢業班學生常因缺乏實戰經驗、獨立性較差,創新思路不靈活等原因,對畢業設計存在應付心理。從一開始主動性不強,不肯創作,在網絡上抄襲作品;到購買材料時,沒買到理想的材料,就隨便用其他材料替換;在制版時遇到難題就避開,一路修改設計稿,越來越簡化;有的為了節約成本,只挑便宜的材料,沒有配飾;在制作時,因為校內專機種類比較少,有些工藝無法滿足,做不出效果等原因,導致作品質量低。
為此,我們通過服裝專業教師微信群、市職教中心教研組會、與兄弟學校相互聽課、評課等方式全面了解了關于教師在畢業設計教學指導方面現狀;通過調查表展開了對學生關于服裝畢業設計態度的調查;到當地服裝企業九牧王、柒牌、七匹狼、愛登堡等服裝企業做企業用人計劃調查。
二、改革與實踐
通過對調查表的分析,查閱的文獻資料,再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我們開啟了以“創新、創業”為主線,將校企合作與其他教學法、教學活動相結合的畢業設計指導教學研究。具體的實踐和研究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我校17級服裝班同學即將開始創作畢業設計時,邀請了2010級優秀畢業生進課堂,跟同學們分享了當時做畢業設計的心得體會和畢業后這十年的工作經歷、經驗總結。介紹了目前石獅及周邊城市服裝公司設計助理、設計師、打板助理、打板師等崗位的工資待遇;介紹了作為服裝設計師日常工作情況;并風趣的告訴同學們喜歡繪畫、有敏銳觀察力、對服裝市場很敏感的同學可以做到設計總監,年薪能達到四十萬左右;列舉了工作中遇到的有趣案例來說明作為服裝公司打板師必須注重細節,不然損失慘重。
邀請了2014年畢業的學生進課堂,分享她畢業后,用自己畢業設計作品開網店創業的經歷,她的小成功可以引導學生找到創新創業的方法,激發學生創業靈感。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制作畢業設計的興趣。
2.邀請了與校合作的幾個服裝企業高管以及有創業經驗的校友一起研討畢業設計的教學設計,對教學目標、教學形式內容、管理與評價體系進行研究。
學生以企業的品牌理念為導向,根據公司本季度的設計方案來進行畢業設計選題。與公司設計師同步設計,企業設計總監和教師一起為學生設計稿把關,設計稿通不過的,退回繼續修改,直至通過為止。這一教學設計可以大大激勵學生制作畢業設計的信心,也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程開始前,重視樹立學生正確的畢業設計指導思想,特別強調畢業設計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對在校理論學習的檢驗、完善、深化,是中職服裝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理論學習的實踐,是結合企業需求,展現自己理論學習和理論實踐成果的“名片”。
(二)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活力
1.企業進課堂。選聘企業中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優秀技術骨干人員,經過適當的業務指導與培訓,在掌握了教學行為規范和基本技能后,承擔實踐環節的教學指導。在課程進行時,邀請他們進課堂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創作,專門為學生引領創作之路,答疑解難。通過這個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讓他們的創新思維不受限。
學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成長環境不同,具備不同的視覺元素和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可以沖擊到公司設計師們固守的思維模式,新舊文化的交融,能更好實現學校與企業方完成“人才產品”培養計劃。
2.學生進企業。學生的畢業設計可以在學校實訓基地完成,也可以在相關企業完成。目前我校專業實訓基地設備還比較有限,因此,部分半成品服裝會在企業里完成,學生整個畢業設計的學習是不受限的,舞臺很大。他們的思想空前活躍,專注力、認真程度都是超前的。
3.設計作品參賽。組織部分學生以創意服裝為主線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再結合近期要舉辦的幾類服裝設計大賽來做指引和定位,積極投稿參賽,讓學生們的設計作品直面未來市場。由學生角色轉換成青年設計師的角色,怎樣在同類產品競爭中勝出?怎樣的產品才能更好地讓顧客接受?需要他們從款式,用料、制作技術、團隊協作等方向去努力,經過新的角色代入歷練,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這也為學生今后創業奠定下基礎。
4.高科技拓展創新。服裝設計專業傳統的教學方式,較難展開大量的服裝設計訓練。畢業設計項目獨立、學生多,指導老師較難顧全。如果教師以問題為中心,將學生遇到的疑難雜癥進行整合解答,采用AR/VR技術或錄制微課、慕課,讓學生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將事半功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創造了全新的教學環境,優化了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分析、整合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建立市場化的評價體系
畢業設計是按照行業要求進行的,作品是合格的成品,是可以出售的產品,能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課程結束時,學生們的作品先在本校進行時裝表演,由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共同組成評委團,對學生作品打分,評出一、二、三等獎。選擇較優秀的作品,在公司的季度訂貨會上走秀展示,并投放到公司網站或公眾號上,還能在公司展廳展示,讓市場去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讓顧客對成品進行滿意度投票,定期對作品的反饋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找到問題的根源,確定學習方向。
學生有一個舞臺能展示自己,有這樣的平臺來發現自己的不足,磨煉了技能和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進而提升自己。
三、結論
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社會背景下,我們要逐步探索出一條科學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通往職業旅程的學習和就業指導,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會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我認為,可以以“畢業設計”為教學主線,以“校企合作”為主要形式,以“信息化”為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從學生已掌握的設計、制版、工藝等的基礎知識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和市場和企業交流對話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服裝專業知識,同時獲得創新能力、擁有創業激情。
參考文獻
[1]梁洪益.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淺析.
[2]浙江紡織服裝技術學院課題——高職服裝設計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聯合的教學研究.
[3]楊云.“教學產銷”育人模式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實踐探索——以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