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懌
摘要:小學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科目。小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就是傾聽,因此,對于教師來說,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不過,傾聽并不是簡單的“聽見”,而是要“聽懂”。為此,教師需認真探尋策略,全力培養、改善學生的傾聽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傾聽能力;傾聽技能
教學中的“傾聽”以學生明確傾聽的意義和目的為前提,以學生掌握傾聽的有關知識為基礎。傾聽,說難不難,只要是正常智力的孩子且具有記憶、理解、評價語音信息的最基本技能即可做到;但說易也不易,因為其高級要求是傾聽者能夠依據獲取的信息做出適當反應,提出個人見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聽”所占的比例較大,教師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其在傾聽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思維活動,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鍛煉學生傾聽能力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資源,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均經過千挑萬選,多數文章不僅內容充實,且其語言都特別優美,是培養小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素材。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課文,由自身示范朗讀或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頻,引導學生在傾聽中思考文章的特點和所表達的情感,借此鍛煉他們的傾聽能力。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是一首兒童歌曲的歌詞,由少年兒童蕩起雙槳泛舟北海寫起,先寫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寫少年兒童蕩舟湖上的喜悅心情,第三小節則以問題將詩歌立意進行升華。這首歌詞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描寫的語境也非常優美。這樣的內容,既是對新時期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教師可采用領讀的方式,引領學生在朗讀與傾聽中感受歌詞中作者所抒發的情感,讓他們在傾聽中理解歌詞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師選擇適當的課文,實施傾聽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流程,使學生在朗讀與傾聽中體會歌詞中蘊含的思想情感,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傾聽能力,還可以發展其思維水平。
二、做好示范引導工作,培養學生傾聽意識
課堂是學生學習與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感性思維,往往通過直接觀察事物表象的方法來感知與學習;教師則是課堂的引導者,其言行舉止能夠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需要做好示范引導工作,善于傾聽他們所表述的內容和提出的看法,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培養其傾聽意識。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變色龍》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提出問題:變色龍為什么會變色?其變色過程有什么特點?變色龍皮膚的顏色是根據什么不斷變化的?變色龍的變色特點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針對變色龍變色的原因,我所執教的班級中有一個學生這樣回答道:“因為變色龍會魔法,它可以根據環境的顏色來變色?!比嗪逄么笮?,但我沒有主觀否定該生的回答。他的答案雖然與科學邏輯不符,但是我對其想象能力和童趣天真進行了表揚。身為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表揚他們在聽課過程中認真傾聽與思考,使其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之后,我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變色龍會變色的原因,讓他們感受變色龍的神奇。
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吸引學生認真傾聽
近年來,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日益完善和普及,為教育模式的改革帶來了新的突破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信息技術手段轉變教學形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聽課興趣。教師可合理應用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途徑,營造真實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認真傾聽,改善他們的聽課效果。
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語文《嫦娥奔月》的教學時,我先依據文本內容來描述和講解嫦娥奔月這一神話故事,初步誘發學生的傾聽欲望,不過他們很難感受課文的意境美與嫦娥的心靈美。這時,我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嫦娥奔月》的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真傾聽和觀看視頻,調動他們想要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的興趣。接著,我講述了嫦娥奔月的原因。學生聚精會神地傾聽講授內容,感悟文中三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即:嫦娥的美麗善良機智,后羿的力大無比、為民造福,以及逢蒙的奸詐貪婪。實踐表明,動畫視頻搭配語言講述創設了良好的故事情境,使學生能夠認真傾聽課文內容,整節課的效果升華了。
四、營造輕松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傾聽
小學生往往喜歡新鮮、奇特的事物及有趣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需要教師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其主動傾聽,提高聽課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講故事、玩游戲、角色扮演等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放松心態、釋放緊張和舒緩壓力,促使他們主動傾聽,推動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公儀休拒收禮物》的教學為例。這是一篇劇本體裁的課文,主要以對話為主,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故事的活動。我在執教的時候,挑選了四名學生,由一名學生朗讀旁白,其他三位分別扮演公儀休、子明和管家,將課文表演出來,還原情境。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與推進者,我要求“觀眾”認真觀看表演、傾聽對話內容,思考對話表演中不同角色的表達重點與情感,讓學生間自由溝通和交流,共同討論:公儀休喜歡吃魚嗎?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公儀休是怎樣拒收禮物的?公儀休喜歡吃魚,為什么拒收鯉魚?學生們都自覺閱讀課文,從中尋求答案。在表演結束后,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提出對故事表演的看法。之后,學生認真閱讀且深入理解了課文,抓住了課文主旨,體會到了公儀休清正廉潔的品格。
五、適當增強訓練力度,提高學生傾聽能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中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極易走神。教師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誘發他們的傾聽欲望,使其積極踴躍地參與到聽課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可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極力發揮其主觀意識,靈活利用口語交際、師生互動交流、朗讀課文等方式,適當增強訓練力度,在無形中提高他們的傾聽能力。
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最后的姿勢》的過程中,我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課文朗讀音頻,進行有感情的示范性朗讀,讓學生思考該怎么朗讀,給予他們充裕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思考、交流,使其自主嘗試朗讀,初步感知文章內涵及表達的思想情感。我鼓勵學生站起來,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其他同學一起認真傾聽,客觀地發表看法,隨后出示問題:通過朗讀課文你從中感受到什么?譚老師為什么要張開雙臂護住學生?當時發生了什么事情?你們怎么知道“情況越來越危急”?人們在營救過程中又感受到怎樣的一幕?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我充分利用朗讀、提問、口語交流等方式展開傾聽訓練,以此增強訓練力度,讓學生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會傾聽,體會傾聽的價值,從而提高他們的傾聽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深刻意識到傾聽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善于傾聽學生的表述,以此啟發和感染他們,并結合具體課文開展豐富多彩的傾聽訓練活動,逐步鍛煉學生的傾聽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