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奕辰
摘要: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正在被PC端和移動端的新媒體所取代,過去一家人聚集在收音機旁聽廣播和圍坐在電視機看電視被一個人坐在電腦前或者是抱著手機進行網絡交互所代替。這改變了過去電視播什么我們就看什么的傳統,對主持人的文化水平能力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關鍵詞:新媒體;節目主持人;文化水平;問題研究
過去人們要用龐大的電視機才能夠看電影,現在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機就能夠實現看電影的目的。新媒體給電視節目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顛覆了傳統的傳播形式,沒有了觀看時間與地點的限制,重構媒體與受眾的關系,受眾可以實施在網絡上對節目進行評價,這就要求主持人必須要讓觀眾有如身臨現場,不但制造高精良的節目,而且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在新媒體時代,主持人不是播送稿件的播音員,他們需要具備獨立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知識,才能夠贏得廣大的受眾,打造優質的節目。
一、新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文化水平需求分析
(一)時代發展要求主持人自身變革
節目主持人這個詞語最早是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編導唐·休伊特于 1952 年提出的,他用英文Anchor表述。《新聞工作手冊》將“廣播電視中,出場為聽眾或觀眾主持各種節目的人”定義為主持人。最早的節目主持人誕生于1928年的荷蘭對外廣播中,主持人勒達茲備受聽眾喜愛,連續工作了41年。1948年,阿瑟.格弗雷在自己的電視節目中以host的角色出現,開啟了電視主持人的序幕。1952年,克朗凱特被CBS成為“Anchor man”(主播)。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最初的播音主持人員是簡單的念稿工作,只需要把新聞稿念給全國的觀眾和聽眾聽,但是后來隨著節目的不斷發展,主持人開始參與創作、編輯、采訪和欄目策劃的工作,這對他們的文化水平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二)主持本質上是一門創作的藝術
播音主持和表演類似,雖然一個報道的是事實,另一個表演的是藝術,但是都是創作的過程。在當前各大綜藝節目中,跨界主持的現象大有存在,演員、歌手、學者、模特、網絡紅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主持效果更好。比如央視籃球主持人王猛就是如此,他不但是各大衛視的主持人,也客串解說嘉賓,同時還曾經是記者,籃球專欄作家,評論人,除了在電視臺工作,還要在網絡媒體做主持人,可謂是身兼數職。他不但要在比賽中進行解說和戰術分析,還對球星進行訪問,還撰寫文章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對比賽進行預測,這就要求他具有綜合能力和較高的文化素質。
(三)新媒體時代觀眾需要高水平的主持人
我國觀眾中很多人文化水平極高,連《百家講壇》這種專業類學術節目都能夠找出諸多的錯誤,跟不用說普通的主持人了。主持人要駕馭好節目除了風格為受眾所喜愛,還必須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深厚的文化素養。同時必須要看到公民新聞的時代正在到來,每一個人都正在成為新聞制造者和傳播者,少數人壟斷信息傳播權的局面正在被打破。過去一些主持人照本宣科,甚至是不懂裝懂的時代一去不返,不但是觀眾就是訪談嘉賓也會反感。
二、新媒體時代培養主持人文化水平的重要性
(一)主持人的文化水平影響大眾
在一定程度上,大眾受到節目主持人的價值觀念影響,主持人傳播什么樣的文化,他的忠實聽眾就接受什么樣的文化。主持人是節目的掌控者,必須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養和文化理論水平,要具備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清晰的是非辨別力,這樣才能夠弘揚正確的價值觀。
(二)主持人的文化決定著節目的深度
對于訪談類主持人至關重要,因為他們要訪談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就必須要提出深刻的問題,如果對行業一無所知就不能應對。主持人并不是建立一副嚴肅、權威、睿智的形象出現就真正代表他們有內涵了,隨著觀眾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會越來越反感那些衣冠楚楚而又腹中空空的主持人。文化水平不足導致主持人在訪談中只能提出八卦問題,而且對嘉賓的尖銳回應又沒有辦法應對,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易中天做客非常網絡中主持人提的一些問題,很顯然兩個主持人沒有一個人看過《三國志》,對易中天的教學工作也存在諸多誤解,只能把問題往八卦路線上扯來扯去,最終導致易中天勃然大怒。
(三)主持人的文化決定節目的創新程度
我國電視節目之所以抄襲過多,根本原因在于主持人文化水平較低,無法創作出好的節目。在現場表現為創新能力不足,在欄目上表現為傳統電視節目主持人缺乏個性,網絡節目主持人又熱衷于夸張而搞笑甚至取笑于人的方式取樂觀眾。而與之相比高曉松的節目之所以受到喜歡,并不是因為他是某一領域的專家,而是因為他的節目包含歷史、電影、體育、文化、社會熱點等各個方面。老梁也是如此,他們因為有著較扎實的文化基礎,因此,盡管是簡單的節目形式,但是也總能提出新穎的東西,獲取觀眾的青睞。所以節目主持人的文化水平決定了欄目的創新程度、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
三、結論
筆者深刻認同郭德綱的一句話,藝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和藝人相比,主持人的文化水平更為重要,因為藝人是表演領域,在很多情況他們只需要按照臺詞和導演的意圖就可以完成表演,文化不高的藝人通過自己卓越的表演才能也能演繹出偉大的作品。但是主持人就不同,如果不能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在需要極高應變能力的主持過程中,可能就會出洋相。
參考文獻:
[1]張家琪.新媒體節目主持人傳播能力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7,3(20):101-103.
[2]張思會.新媒體節目主持人如何提升自我價值——以《奇葩說》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6(9):4-4.
[3]董笑菲.電視娛樂節目主持人的文化底蘊與素質探究[J].才智,2018(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