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通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與轉型的新時期,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在這種形勢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實現我國中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目標,就要嚴格要求初中體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熟練掌握多種教學方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來豐富初中體育教學的形式與內容,以此來進一步促進初中生的全身心發展。因此,本文章主要針對基于多樣化教學的初中體育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多樣化教學;初中;體育教學
從我國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部分學校依舊采用較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且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枯燥,這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體育的興趣與動力。因此,教師要想充分激發與保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就要合理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此來確保初中體育教學的多樣性,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良性發展。同時也要加大對多樣化教學的研究力度,增強體育教師的多樣化教學意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我國初中體育教學體制的改革。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重要意義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我國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需求,且無法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水平。這主要是因為傳統體育教學的重點就是教師在課堂中的知識講解,且要求學生在被動的狀態下學習示范動作,并加以練習。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僅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同時也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作用,并大大降低了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1]。而多樣化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也豐富了初中體育教學的形式與教學內容,并在多樣化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了初中生的體育意識,提高了初中生的綜合身體素質。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教學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且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對于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模式來說,其主要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一些基礎的體育知識,并指導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進行自由活動。學生在自由活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礎體育設施,活動內容較為單一,這就會降低學生自由活動中的體育學習效率,失去了體育教學最初的意義與作用[2]。而多樣化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初中體育教學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同時也可以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自由意志,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自己所要想學習的體育項目,充分激發學習學習體育的興趣,并進一步滿足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
二、基于多樣化教學的初中體育教學研究
(一)運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與理論教學課程相比,體育教學具有較大的不同,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其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室以外的區域進行,例如,校園內的沙地、球場以及球館等,這也就從側面反映出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靈活性[3]。因此,在此認知的基礎上,體育教師就要靈活應用游戲教學法,將簡單有趣的小游戲合理滲透到基礎體育知識教學的過程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體育課堂的積極參與性,并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體育的樂趣,并為后續的體育教學奠定良好的主觀意識基礎。
例如,體育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熱身運動期間,若一味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示范動作來進行反復的練習,這就會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產生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從而導致體育教學中的熱身運動流于形式。針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運用“搶球占座”、“聽數抱團”以及“反聽口令”等一系列小游戲來完成熱身運動教學任務。在“搶球占座”這一簡單小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一圈椅子繞圈,并發出“3 個球”、“4 個球”等口令來指導敘述迅速的將乒乓球從球框內拿出再坐回原座位上。
(二)運用自由教學,引導學生培養體育愛好
從自由教學的本質來看,該種教學方法并不是讓學生在完全自由活動的狀態下展開體育鍛煉活動,而是要根據教學的教學目標來合理安排既定的體育任務,并讓學生掌握基礎的認知理論后自由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與練習方式[5]。自由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避免傳統體育課堂的束縛影響,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完成體育鍛煉,并在自由鍛煉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自己的體育學習興趣,提升自己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性與鍛煉水平。
在《體育與機能發展》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先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再正確指導學生進行熱身運動,并讓學生自由選擇恰當的體育項目來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會選擇打籃球、踢足球以及跑步的方式來增強自己的心肺功能,同時也有利于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觀察與掌握[6],通過對觀察結果的總結分析來指出正確提高心肺功能的體育鍛煉方法,并在總結的過程中對活動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表揚,對活動表現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大的鼓勵,以此來有效增強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三)運用競技教學,提升學生體育綜合能力
體育運動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競技性特點,因此其競技是充分展現體育魅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這也就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重視體育教學過程中競技教學的重要性。競技教學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勝負欲,有效培養與增強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在日常競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并在競技教學壓力下有效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7],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
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完基礎的排球運動體育知識后,體育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劃分小組進行排球比賽。在排球比賽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合理分配球手的位置,同時也要共同商討打球戰術,并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以及運動能力來進行充分的培養與鍛煉。除此之外,也可以將競技教學充分合理的應用到體育理論知識教學與體育實踐活動教學的過程當中,并對學生的競爭意識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意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
在初中體育課程體系中,不僅要求教師完成各種運動基本動作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求學生要熟練掌握與應用體育理論知識與運動技巧,但在實際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上述體育教學目標是無法通過體育教師的自身示范與語言教學來實現的[8],因此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將體育知識直觀、形象的展現給學生,以此來彌補傳統語言教學與示范教學的不足,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體育理論意識,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在《支撐跳躍》一課中,由于受到教學條件與運動特性的限制,傳統的示范教學無法讓學生準確掌握正確的支撐跳躍動作。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完成該堂課的教學任務。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支撐跳躍的相關視頻,并在視頻播放的過程中通過暫停來對學生分步講解各個重點與難點動作,以此來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基礎的活動姿勢與技巧,進一步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社會經濟持續活躍,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初中體育教學要想充分滿足社會對于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需求,早日實現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目標,首先就要求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樣化教學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并在多樣化教學過程中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初中生生理與心理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洪剛.淺談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J].中外交流,2018 (45):176.
[2]陳方堅.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探析[J].體育時空,2018 (14):82.
[3]林長榮.初中二年級體育教學多樣化教學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18 (89):131.
[4]洪蓮.快樂運動之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實踐[J].考試周刊,2018 (81):133,144.
[5]馬亮.試論初中體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J].情感讀本,2018 (27):14.
[6]彭也.以多樣化教學方式打造初中體育魅力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8 (28):43.
[7]陳良輝.淺談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策略[J].拳擊與格斗,2018 (18):41.
[8]楊輝.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體育多樣化”教學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 (9):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