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鑫悅
摘要:體育教學是一門特殊而又復雜的教學,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教師的表情、教師的語言、教師的形體動作等等。挖掘和改進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并在每個體育課上做得很好。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專家調查法,探討了體育教師情感和情感的功能和表現形式。在體育教學中,影響體育教師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師的消極情緒。要克服這些消極情緒,教師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格言調控、幽默調控、理智調控等方法。教師應努力預防和及時排除影響教學過程的諸多不良情緒,切勿將不良情緒帶進課堂,影響課堂教學氣氛。
關鍵詞:體育教師;情緒;教學效果
一、引言
中國心理學家對情感的定義是情緒是由刺激引起的。需求是情緒和情感的基礎。情緒和情感有兩個極性,可以表達為肯定和否定的相反性質。客觀事物經常與主觀需求相沖突。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這種沖突的原因,那么反映的情緒變化是不穩定的,有時甚至是抑郁和消極的[1-3]。例如,在準備課程或上課時,教師通常會想象學生應該掌握多少課程。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種設計往往與所面對的客觀實體的學習、接受、掌握能力有一定的距離。這時教師良好的愿望就會受到沖擊,寧靜和快樂的心情會受到干擾,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教師的情緒變化,評論和示范就不會標準化,教學效果也不會好[4-5]。在實際工作中,實體不斷變化,學生的興趣和人格特征不同,所以他們對課堂練習的反思也不同。當這種現象與自己的期望發生沖突時,這種現象可能會影響教師的情緒。一個好老師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正確對待學生,分析學生心理活動的特點,遵循良好的誘惑,使情緒沖突的學生能夠接受自己實施的課程,同時保持自己心情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待不同情緒的學生,學生的學業成就和對動作技能的掌握會產生不同的結果[6]。
二、體育教師情緒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學生體驗到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保持良好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顯而易見,在這一雙邊活動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情緒可以用兩種方式表達:積極和消極。它們可以通過面部表情,語氣表達和身體姿勢表達來表達。有時情緒因素是積極和有益的,有時是消極的。積極和樂于助人的情緒通常會影響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在課堂上活潑,增強他們的有效活動。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積極情緒的體現主要表現在:語言生動,表情自然、在教學過程中常用肯定的語言鼓勵學生,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等情況。精神萎靡不振,教學中易動怒或用尖酸刻薄諷刺挖苦性的語言對待學生,教學態度不認真,對學生的提問不屑一顧,不理不睬等等。
三、體育教師情緒的調整方法
以上分析了情緒的作用以及不同情緒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體育教育是師生開展的一種雙向教育活動,團結矛盾有兩個方面,有許多情感刺激因素。而且,體育教學大多是在戶外進行的,戶外有很多自己的特點:一是大空間;另一個是同一網站上有更多課程;第三是外來人和事物的干擾很大。因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網站上有越來越多的情感。它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學會和善于在這個雙邊活動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以便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結論
溝通包括信息溝通,意見溝通和情感溝通。它是課堂教學中教師情感調節的間接策略。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的交流與聯系。溝通內容主要涉及課堂教學中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教學,學習等信息。也就是說,當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和其他方面存在誤解時,他們需要進行交流。課堂教學中的意見交流是指不滿意和批評意見的交流。意見溝通包括幾個環節,如沖突,意見交換,差異澄清和意見調解。教師和學生的不良情緒對課堂有很大的破壞性影響。這時,老師和學生需要在情感上進行交流。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和激情狀態,預防事故和及時的情感交流。應特別注意與沮喪的人交流,即主觀上感到沮喪并有情緒反應的學生。
要善于學習,善于探索,善于總結,不斷尋求新的調控方法以提高課堂教學氣氛,體育教師也只有保持最佳情緒狀態創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及時有效的影響、引導、調控好學生的情緒。
參考文獻:
[1]佚名.探討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高校游泳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 (01):146+148.
[2]陳琳.高職游泳教學中情緒調節教學模式的應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 (1):117-118.
[3]李東陽.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實驗分析[J].新課程(下),2017 (11):159-159.
[4]劉雪影.小學體育課堂調控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7 (5).
[5]周興生.對青年足球教師的課堂情緒自控能力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 (10):70-71.
[6]鄧麗群.國內外關于高校女性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現狀[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 (7):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