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厚植創新土壤,吸引全社會參與,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努力探索一條具有文登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在此背景下,立足新時代,分析新矛盾,發展創新力,是今后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建設精致城市的主要思考路徑和工作方向。
關鍵詞:區域創新;新舊動能轉換;對策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文登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約為1.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5個百分點。創新能力不足,己成為制約文登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短板。因此,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厚植創新土壤,吸引全社會參與,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努力探索一條具有文登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一、強化規劃引領作用,著力精準創新方向
立足文登的產業基礎,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集中精力攻克一批主導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科研和經濟發展進一步明確方向。一是中醫藥及診療技術領域。發揮威海中心醫院、文登整骨醫院以及人民醫院、皮膚病醫院等醫療資源優勢,著力加強醫療器材、疾病防治、公眾衛生等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重點開展西洋參系列中藥產品的研發及生產,形成中醫藥及診療技術領域的高地。二是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依托威力工具、天潤曲軸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強技術人才儲備,重點突破交通運輸關鍵零部件及智能工具的研發生產,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三是新材料領域。依托鴻通管材等龍頭企業,著力抓好醫療食品級無毒環保增塑劑、非金屬撓性海洋管道、超深水海洋輸油管道等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優勢和特色的新材料技術研發體系。四是節能環保領域。依托奧文電機、正大環保、文隆電池等骨干企業,加快超高效電機、凈化除塵、鋰動力電池、太陽能集熱管等技術的研發,爭取盡快有一批技術達到國際或國內頂尖水平。通過四個領域產品技術的率先突破,帶動區域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始終把人才作為核心資源,著力集聚創新“種子”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的要求,為建設創新型經濟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一要著力培養一批“有眼界、有思路、有魄力”的企業家。企業做大做強,關鍵要有年富力強、善于創新、敢闖敢干的帶頭人。大力引進培養中青年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弘揚企業家精神,有計劃地組織企業負責人進行訂單式、差別化培訓,打造一支梯次結構合理、文化層次較高、創新意識深厚、充滿生機活力的企業家隊伍。二要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技術人才。加快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依托文登技師學院推動校企合作,大力培養首席技師,積極鼓勵藍領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加快培育一支能開展技術攻關、在關鍵崗位解決疑難問題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三要著力引進一批能夠解決關鍵技術的領軍人才。深入貫徹落實《文登英才計劃》,及時完整兌現住房、子女入學、科研補助等各項人才優惠政策,從根本上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引進的人才進得來、干得好、留得住。
三、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著力培厚創新“土壤”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鼓勵創新的良好機遇,引導企業在產品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面攻堅發力,積極開展國際對標,倒逼關鍵技術創新與突破,促進企業從低成本競爭優勢向高質量、高適用性轉變,努力打造享譽世界的文登制造品牌。一是骨干企業要在與高端對接、掛優靠強中強化創新。骨干優勢企業是文登工業的基礎,要積極推動汽車及零部件、機電工具、家紡制革三大優勢產業與中車、北汽等央企國企對接,通過聯姻靠強引進先進技術或生產線,實現產品、技術質的飛躍。二是中小企業立足“專精特新”強化創新。支持奧文電機、萬圖高分子等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培育一批生產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產品特色化、技術高新化的中小企業,推動企業沖刺行業“隱形冠軍”。三是高度重視管理體制創新。依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平臺,通過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促進企業研發、生產、經營模式變革,形成能靈敏反映市場變化的觸角,提高創新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發展個性化定制生產,滿足用戶多樣化需要。
四、為創新提供優良服務,著力當好創新的“園丁”
打造創新生態系統,不僅要有優良的“種子”和“土壤”,還要有政府這個“園丁”的精心呵護,創新的樹苗才能茁壯成長。要著重建立覆蓋初創、成長、發展等不同階段的政策支持體系,推進創新資源、創新政策、創新服務進一步向企業集聚。一是著力推進孵化器建設。及時兌現孵化器創業扶持和資金獎勵政策,著力孵化、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打造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投資與孵化相結合的創新空間,切實把孵化器打造成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的搖籃。二是加強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建設。整合政府部門優質資源,著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科研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爭創各級研發中心和重點試驗室,盡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對現有創新平臺的監督管理,做好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對外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工作,不斷提升創新平臺承載項目能力。三是鼓勵產學研協同創新。繼續實施“百企聯姻百校”計劃,圍繞先進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挖掘高校院所與我區產業的技術結合點,深入開展校企、院地合作,協助企業突破一批關鍵性技術,加快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參考文獻:
[1]張友鵬.加快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思考[J].中國國情國力,2018 (11):43-46.
[2]《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
[3]《威海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總體方案》.
[4]朱榮凱.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探究[J]決策咨詢,2013 (06)
作者簡介:李魯靜,中共威海市文登區委黨校講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