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治偉
【摘 ? ?要】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美術的社會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在人類的文化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對于高中美術鑒賞課而言,最主要的是發揮了美術的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美術課中的鑒賞環節,不斷地提高了學生的識別能力、審美能力,填補了“德智體美勞”的“美”的領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將圍繞高中美術鑒賞課,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 ?美術鑒賞 ?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39
審美能力是指“個人所具有的與進行審美活動相關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它是心理活動概括定型的結果,而藝術的技能只是肌肉動作的條件反射或動力定型。審美能力是個人在生活中和審美活動中長期受到教育和訓練的結果”。美術鑒賞課就是讓學生受到教育和訓練產生能力的審美活動,包括形象記憶力、色彩鑒別力和視覺想象力等多種能力,只有多種能力的綜合,才能練就敏銳深刻的審美能力。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美術鑒賞課可以大大提升中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根據鑒賞主體,以學生為主
在美術鑒賞課中,學生是鑒賞的主體,在鑒賞課營造審美的氣氛,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受,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美術能力的發展,關鍵是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談對鑒賞作品的看法,讓學生去探討美術家通過作品要表達的觀念。不顧學生喜歡和身心健康灌輸教學,強注給學生審美內容是沒有意義的,應該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美術鑒賞課上尊重學生個人興趣愛好和個性思維,鼓勵學生用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種方式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對作品進行造型、構圖、色彩、質材、肌理、線條等畫面形式和內容上的自我體驗。把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更易于學生理解。用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學生課下主動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國際互聯網資源篩選、分析、整理視覺圖像和相關美術作品背景資料,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自然也能培養出學生的審美熱情和審美態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調節課堂氣氛,師生互動交流
鑒賞課是課堂上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交流和感悟,與學生交流營造輕松環境,激發熱情抒發感受實現課堂互動,營造和諧審美環境。學習是心靈和經驗相互作用的過程,美術鑒賞就是感受、體驗美術作品的過程。所以在鑒賞課上要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受生活,在美術作品中發現生活和美術的關系,探索生活中藝術的規律。審美教育通過美術作品喚起學生的共鳴,并在審美愉悅中使情感得到凈化、心靈的塑造和精神的升華。在欣賞某些作品時,可以聯系語言文字、學生熟悉的音樂、舞蹈等藝術的藝術語言和形象構成的規律加以比較分析,利用藝術的通感來加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美術鑒賞課上學生在實際體驗中感受生活,用貼近生活和感興趣的方式,充分掌握學生審美心理,以此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積極性。學生在寬松的氛圍里掌握美術知識,獲得審美的娛樂體驗,真正做到“做中學,樂中學”。
審美欣賞是對藝術的一種愉快的領略和體會,在美術鑒賞課中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的過程就是審美欣賞過程。在鑒賞課上應該積極調動課堂氣氛,用提問、討論、探究的方式把學生帶入美術作品,達到審美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設定目標,有針對性的提出創造性設問,讓學生去分析、思考、解決,教師啟發和引導、敘述。首先引導學生瀏覽作品,并概括地說出畫面上直接可見的視覺現象。其次引導學生觀察及分析作品的造型特色,這階段對作品的觀察需要學生更為深入細致。然后闡述個人的理解和情緒感受,在解釋過程中學生會帶有主觀性,是很自然的事。教師應該讓學生忠實地發表自己的情緒感受,教師不應過早的批評及做結論。經過前階段反復的觀察、提問、表達和討論,學生進行審美歸納,從而綜合地判斷這件作品的情感。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問題性和探究性,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分析問題,深化研究。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得到審美結論,對一些不明確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深入的討論、交流,使審美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教師發揮好引導作用。緊扣學科特點,強調審美基本知識,建立和諧平等的審美環境,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全面把握美術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形象美和技法美。
三、根據鑒賞內容,正確引導學生
人對美術作品有判斷力是伴隨著觀看的同時發生的,是本能的對“美”的感受,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我們就可以利用這種直觀的判斷力引導學生對美術本身的鑒賞,當學生在鑒賞一件美術作品時候,教師暫時拋開內容、意義等,而是從學生容易忽略的美術語言方面去感受作品的美,如線條、色彩、方式、構圖等。色彩的特點、和諧的美、構圖方式等詞語引導學生提高視覺思維能力,不要僅僅把審美注意停留在作品內容上而更多關注的是美術語言的美感。針對作品的價值,讓學生去發表看法和觀點,如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是否統一、和諧等方面。從學生的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的來加深對作品潛在特點和意義的理解,從而才能得到有價值的美術鑒賞知識。在鑒賞課中還要根據學生審美興趣,了解和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傳播鑒賞方法。
總之,高中美術鑒賞課作為美育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通過優秀美術作品宣泄不良的情緒,使積極向上的情感得到不斷的升華。通過對美術鑒賞課的學習,學生的情操可以不斷得以陶冶,還可以有效的提升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參考文獻
[1]周鳳云.論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平原大學學報.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