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雄
【摘? ? 要】初中語文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發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宣傳和發揚,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教學時,也對初中語文學科所涉及到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和探索,并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這些傳統文化知識內容更好的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學生文學素養,也推動學生獲得全面、綜合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 傳統文化? 體現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050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對學生開展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和鍛煉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還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其中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對這些優秀文化學習和了解以后,也能夠增強學生理解能力,提升學生語文水平。然而從當前初中語文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知識了解過少,理解不夠深入等問題,也直接影響到最終傳統文化知識學習效果。在本文中,也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體現,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教學策略,以推動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進行解釋,可以從物質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展開,其中物質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有服飾、飲食、文物等等;社群文化則主要體現在人的行為規范、道德觀念、社會規則等上面;精神文化則主要包含了傳統學術思想、宗教體系、書法藝術等內容。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一)充分挖掘教材,貫穿傳統文化知識教學
教材作為老師開展教學的重要基礎,在實際教學中老師也要依靠書本教材開展教學,學生對各項知識內容加以了解和掌握也是仰賴于課本教材。因此,老師需要對初中語文書本教材進行充分利用,對教材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知識加以挖掘和充分利用,將之貫穿到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此豐富學生文化知識。老師也可以結合教材匯編原則,按照主題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既能夠強化學生理解,又能夠豐富和提升學生文化內涵。
(二)營造氛圍營造,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通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過程中潛藏的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感受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增強學生對文化的感知能力。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接觸語文最直接的方式,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揮朗讀的功效,讓學生通過朗讀去感知文本內涵。比如,在學習李清照的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朗讀,通過朗讀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去感受李清照詩詞中的那些愁苦的情緒,“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取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能夠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從而增強情感的真實性。除了讓學生自我朗讀感知豐富文本,透過作者優美的詞句去體驗感情之外,教師也要注重教學語言的文化性,通過優美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通過教學語言塑造符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將學生拉入到優美的、豐富的文化情境中,增強課堂的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
(三)閱讀經典文化作品,拓展學生眼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在短時間掌握我國深厚的文化知識是不可能實現的,文化需要一點點的積累,但是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于教學的平臺,讓學生盡可能的積累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可以通過借助蘊藏著豐富文化知識的書籍,讓學生取了解文化知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名著導讀課程,推薦給學生相關的名著,讓學生通過閱讀去了解相關的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四)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的教學理念支撐下,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并且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當前先進的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豐富學生的多種感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會涉及到相關的歷史類、話劇類的文章,在學習這類文章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去理解文章內容,或者讓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學生通過扮演相關的角色能夠更加深入的體會文章中各個角色的情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以此促進學生學習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五)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開展生活化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與生活的聯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從生活化的角度切入,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文化。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作為切入點,從我國傳統節日入手,讓學生透過節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以點到面,層層推進,同時結合當前的初中語文教材,讓學生根據對我國文化的了解去深層次的理解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生活中與自己的父母、親人、朋友之間的生活經歷為依據,幫助學生去感悟當前的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結語
本文對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體現進行分析和探討,主要是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在初中語文教材中體現闡述展開,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并且多體現在傳統文學藝術上,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也要求老師積極創新教學方式、營造良好氛圍、閱讀經典文化作品,促使學生文化素養得到提升,推動學生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張蕓凡.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29):26+33.
[2]于紅蘭.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教學[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5):55-56.
[3]郝瑞娟.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0):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