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家盛
【摘? ? 要】在教育教學與新技術不斷融合的當下,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逐步引入到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微課生動形象,靈活多變,將微課引入初中歷史教學對于提高現階段的歷史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為微課與歷史教學的融合共生提供借鑒。
【關鍵詞】微課? 初中歷史教學?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12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它以微型視頻為核心,主要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活動環節。以歷史教學為例,可以針對某一課的某一重難點進行分析探討,也可以是某一歷史事件教學的活動環節等。容量不大,時間一般控制在5-10分鐘,學習的內容往往是一個具體的點,強調教學的深度而非廣度。將微課引入歷史教學,顛覆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為歷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下面就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例,探討幾種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期為微課與歷史學科的有效融合提供借鑒。
一、以“微”開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美國現代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需要靠教師來激發,教師上一節新課,開頭部分至關重要,如果有了一個精彩的開頭,就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微課生動形象,靈活多變,能夠從視覺、聽覺多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于導入新課,對于歷史教學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一課時,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設計一張表格,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主學習,整理出遼、西夏和北宋三大政權的建立情況,以及遼、西夏與北宋的關系。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簡單的梳理知識要點,不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熟練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嘗試將微課作為引子,導入教學。在微課中,先播放了《天龍八部》《楊門虎將》的經典片段,讓學生思考“這些電視劇里都提到了哪些政權?人物有哪些?”然后出示《天龍八部》中喬峰的劇照圖,讓學生思考“喬峰是哪個民族的?這個民族是如何興起的?”再出示《楊門虎將》劇照圖,讓學生思考“楊家將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這個朝代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楊家將抗擊的是哪個民族政權?歷史上這兩個政權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最后出示《天龍八部》中虛竹的劇照圖,學生思考“虛竹后來成為哪個民族政權的駙馬?這個民族政權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它與北宋之間的關系如何?”將短小精煉的微課視頻用于導入新課,能把學生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串聯在一起,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邊看邊學,越學越有趣,讓歷史課堂變得鮮活生動,充滿活力。
二、以“微”引路,化繁為簡,突破重難點
重難點的突破對于每位教師的教學至關重要,然而在日常的教學中,迫于時間的限制和教學的進度,對于重難點常常不能有效破解。將微課運用于日常教學中,能夠達到化繁為簡之效,有效突破重難點。
例如,初中歷史人教版《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重點是路上絲綢之路的路線,難點是絲綢之路開通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本課的重難點,制作了一節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微課視頻。在微課中,首先展示《絲綢之路的路線示意圖》,給學生創設歷史教學情境“重訪絲綢之路”,假如你是西漢的一名商人,你想把中國的絲綢運到歐洲去賣,你該如何走呢?此時暫停微課,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結合歷史示意圖,進行繪畫和自我描述。隨后,微課中再講述重訪絲綢之路的歷程,商人帶著自己的絲綢將從長安出發,途徑河西走廊、經過今新疆地區、運送到西亞地區,到達目的地歐洲。最后再展示絲綢之路上往來運輸的商品,有從西域傳入的葡萄、石榴、佛教、基督教等,還有從中原傳入西域的絲綢、瓷器、茶葉、造紙術、印刷術等等。運送商品的展示,其目的是讓學生可以理解,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外之間不僅有經濟上的往來,還有文化上的交流,絲綢之路的開通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學生通過這節微課的學習,完成了對本課重點的掌握和對難點的突破,在觀看微課時既能理清重點,又能有效提高分析難點問題的能力。
三、以“微”作路,培養思維,提升素養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歷史教學應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加強情感教育,培養思維能力,提升文化素養。其中,愛國主義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八年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課,就是非常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當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廣場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奮進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廣場,54門禮炮齊鳴28響,暴風雨般的歡呼聲震耳欲聾。這一切場景,使學生受到巨大的藝術震撼,產生強烈共鳴,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深刻意義,中國一百多年來屈辱的歷史就此結束,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歷史學科中的情感教育部分不容忽視,它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微課形象直觀,生動鮮活,適當運用于教學中,更能夠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操與素養。微課資源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而且還是增強課堂實效性的助推劑,合理制作微課資源并有效運用,才能使初中歷史教學更為精彩,更具活力。
四、歷史微課的應用需要理論聯系國情
通過觀察和分析網絡上的歷史微課作品,可以引入以下這幾種思考:在實際歷史教學中這些作品能起到多大作用?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多大?作為舶來品的微課怎么才能適應我國的教育土壤?其中有一篇文章“真實的美國學生學習狀況”,通過對比兩國學生的作息時間,可以看出來美國在放學校后給學生留出了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中國學生在回家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寫作業,上網看微課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再了解到兩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美國學生的大多作業是開放式的,它需要學生主動學習,這讓微課有了實際的用武之地,微課的這種學習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微課的出現,為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提供了一些資源。
參考文獻
[1]錢建林.初中歷史微課制作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6.
[2]張志玉.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思路[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