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威
【摘? ? 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規律都是科學家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和思考得來的。物理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過程中,如能正確地演示和指導學生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14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教學大綱指出:“初中物理教學要以觀察、實驗為基礎。進行演示和學生實驗,能夠使學生對物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這種認識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必要的基礎。觀察和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習興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觀察有關的現象,要大力加強演示和學生實驗?!贝缶V的這段敘述闡明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中如何落實卻比較困難,其中有認識上的問題,也有客觀存在的困難。下面談談我的認識和做法,與大家交流。
一、切實重視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更深。教師要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師除了要用好課程標準上規定的演示實驗外,還可將教材上的一段話、一幅插圖、一道習題進行演示實驗。演示的形式不能僅僅是“教師演,學生看”,更多的應是“教師導,學生演示”,即邊講邊實驗。
例如:利用雞蛋做實驗。雞蛋很容易找到,如能引導學生利用雞蛋做實驗說明物理道理,就可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做壓強的實驗。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小;而在碗邊輕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可見,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
2.做大氣壓實驗。將浸濕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并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后將一只剝殼的熟雞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雞蛋在瓶內、外壓強差作用下,被壓入瓶里,充分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3.做物體浮沉實驗。將一只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然后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靈活地進行演示實驗
(一)改演示實驗為“表演”
說起演示實驗,它是實驗教學的一大方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在整個演示過程中,教師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一點學生的參與,這種演示實驗雖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和視覺化,但談不上什么教學的提高,所以應加強對演示實驗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的認識,甚至把演示實驗改變為“表演”。我在演示中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加入演示實驗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維動手能力,幫助老師或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我在講“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時,最后設計了一個家庭電路,目的是讓學生區分導體和絕緣體,就把演示改為學生參與的“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輕松完成了實驗內容。
(二)改變常規演示方法
演示實驗的通常過程是教師出示目的,設計實驗,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學生總結,最后教師強調記憶實驗結論,在這幾個環節中,讓學生觀察,對于我們的學生有很大困難。他們只愿意走馬觀花的“看”實驗,而不樂意細心的研究觀察實驗,實驗后往往收不到預想的效果,出于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改變演示方法,讓學生們各負其責,有的操作實驗,有的設計實驗,有的監督學生操作,還有的學生做評委,“電磁繼電器”一節,我就用了這種方法,整節課,在演示實驗中設有直接給出演示內容,而是讓學生們自己摸索,開展實驗討論操作觀摩,使每一位學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責任感認真觀察和完成實驗。
三、以學生實驗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風
通過演示實驗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學們躍躍欲試,但由于課堂時間限制只能吸收少數參加。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學生實驗就非常重視了。我們除了讓學生做完課本上的學生實驗外,還通過制作教具、學具,把許多演示實驗也改成學生實驗,給學生提供了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如演示浮力的大小,電流強度跟電壓的關系等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我們除了要求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做好實驗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這是將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認真檢查學生的實驗報告,促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正確理解原理,明確實驗目的,認真設計步驟,詳細記錄數據,分析實驗結果。特別是一些實驗出現了誤差后,要求學生認真討論,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使學生逐步形成了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學風。
四、教師應該具備廣泛的實驗專業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生眼里的教師應當是一位聰明、博學、善于思考、熱愛知識的人?!薄盀榱耸箤W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鄙蛟蠋煖Y博的知識引發了陳景潤日后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壯舉,這已成為人們傳頌的佳話。魏書生、錢夢龍、于永正等名師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們有著豐富的知識結構是分不開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呢?從我國目前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狀況來看,知識結構的構建還處于一種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動構建狀況。例如,為了文憑去函授,為了拿繼續教育的課時去學習。能否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是區分“創新型教師”與“教書匠”的重要標尺。
總之,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驗專業知識,因為物理實驗本身是一種科學探索的過程,對于實驗的原理、實驗的設計等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實驗教學是一種搭建性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動手就會善于動腦,善于思考,大開思路,就一定能促使其能動意識的產生,使創造性思維得到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世釗.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創新思路[J].學周刊,2019(06):69-70.
[2]王之芳.以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0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