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娟
【摘? ?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對于教學效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物理是初中階段新加入的理科課程,對于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來說較為陌生,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初中階段物理教學的任務之一。本文就如何將情境創設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進行論述。
【關鍵詞】物理教學? 情境創設? 多媒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33
情境教學法是當前不斷強調義務教育的環境下產生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情境,帶領學生走入情境當中,讓學生直觀的身臨其境的感受課堂中所講授的內容,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一、課前精心設計,做好導入工作
教學的整個過程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上講授、課后整理三個階段,其中課前準備階段所做的工作會為后面的兩個階段打下前提和基礎,對教學工作整體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在情境教學法中,課前的準備階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提前對課上需要創設的情境進行設計,在進行情境設計時要結合當堂課要講述的知識內容,分析知識內涵,抓住所要講述的知識的特點,從特點入手設計情境,對其特點進行放大,便于學生在課上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在課堂講授階段的一開始,教師需要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逐漸走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例如,在講述浮力相關的課程時,就可以拿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舉例,先向學生提問,如果將一顆乒乓球扔進水里,會出現什么現象。如果將一把鎖頭扔進水里,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再讓學生對兩種現象進行對比,比較二者的不同,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不同現象出現的原因,從而引出所要講授的內容。通過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設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于物理課堂的好奇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運用實驗手段輔助教學
實驗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物理研究手段,通過做實驗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更加直觀的觀察到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對于物理的興趣。在初中的物理課堂中,運用實驗手段進行教學也是情境創設的方式之一。通過向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演示,或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進行實驗,都可以在實驗的過程中,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現象的同時進行思考。在進行問題設置時,一定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且要充分考慮到問題的表達方式,要確保問題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如果要講述液體的沸點與壓強的關系這一章節時,就可以在實驗室中帶領學生進行實驗,首先讓學生在正常的條件下燒一鍋水并記錄燒開所用時間,之后改變壓強,控制變量,再讓學生記錄燒開一鍋水所需要的時間。在進行該實驗前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用敞口的容器和有蓋子的容器燒水哪個會更快?給容器蓋上蓋子后燒水相比于不蓋蓋子對于容器中的水而言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蓋蓋子會對燒水所需的時長產生影響?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保障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情境創設
比如,在講述平拋運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動畫的方式來輔助教學的進行。讓學生觀察動畫中物體的運動軌跡,直觀的感受什么是平拋運動。而后可以組織學生在紙上畫出動畫中物體的運動軌跡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進行教學時,組織學生分組舉行一場小型的比賽,每組在進行商討后,派出一名學生按照討論的結果,用拋小球的方式演示平拋運動,并對演示最為準確的一組進行獎勵。以此方式來調動課堂的活躍程度,提高每位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積極進行課上思考的學習習慣。
四、增加趣味性
在創設情境教學前,老師要深刻理解課程中的重點知識內容,然后緊扣內容在生活中找出一些比較切實際的案例,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生動的理解知識,還能使學生主動去思考運用物理學中的一些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講授初中物理課程《浮力》這一章節時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如救生衣、游泳圈的使用價值等,然后通過浮力原理來解釋,由此再讓給學生主動給出一些生活中關于浮力的現象舉例,這樣使學生對水與浮力的理解更加透徹,未來在生活中也能很好的應用浮力知識去解決問題。
五、增強實驗性
以前的物理教學課程在高中時才有實驗課程的加入,而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更多的是牢記課程理論,不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程難點,只要把課程內容背熟了即可,學習的難度可想而知,而情境教學中增加實驗性課程將大大提升教學質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比如關于“摩擦起電”的內容,我們可以在課堂上讓每人都用梳子梳一下自己的頭發,當有發絲飛起或偶爾嗞嗞作響時便是摩擦起電很好的生活解釋,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互動性,使學生更快的掌握知識,同時解除課堂枯燥的困擾,然后可以安排學生課下去體會一些摩擦起電的生活實例等,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物理的神奇之處。
六、增加懸念感
情境教學一定不要被傳統的教學模式所影響,使學生有效參與互動是關鍵,因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才能激發其思考和變通運用的能力,學以致用是教學最終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能力是未來影響學生生活的關鍵,課程懸念感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去思考,對所學知識點產生深入研究的興趣,對后續的學習打好扎實的基礎。如在講“慣性”一節的時候在課堂上展示一段車輛行駛急剎車的視頻,從而提問學生為什么車輛在急剎車時,車里的人會身體前傾,給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在其充分思考理解后,再舉出生活的一些“慣性”實例。這樣學生就被很好的帶入探究氛圍了。
綜上所述,情境創設是為了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加直觀、感性地理解教師所講內容,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教學方式轉變的一種新的嘗試。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情境創設,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丁祥亞.初中物理教學中情境創設研究[J].考試周刊,2017,(92):157.
[2]施永剛.多樣化創設情境促進初中物理教學[J].中學物理,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