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芬
【摘? ? 要】萬事萬物都有它的基礎,任何復雜的事物都是由簡單的事物累加并且發(fā)生一些適當?shù)摹盎瘜W反應”,經(jīng)過天時地利人和,最終應運而生。小學語文是初中語文、高中語文甚至是社會文學的基礎,詞匯又是小學語文的基礎,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方能學好語文,通讀世界。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詞語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6.149
小學的課程十分簡單,學生只要能熟練掌握語文、數(shù)學、英語即可,其余課程都可當作拓展科目,用以課余增長見識,增加閱歷,但這其中語文是尤其重要的。說的遠了,語文是中國文化的濃縮,涵蓋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說的近些,不識語文,怎能讀懂文字、讀懂其他的學科甚至是讀懂世界呢?而萬事萬物均需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詞語就是語文的根基,一個詞語,一個階梯。
一、讓學生明確詞語的性質(zhì)
語文二字看似輕巧,內(nèi)容卻包含頗多,常由字、詞、句、篇逐一構(gòu)成。詞,詞語,廣義上包括成語和狹義的詞語,而狹義的詞語則由不同字數(shù)的字構(gòu)成。那學生們就不明白了,既然詞也由字構(gòu)成,那詞便不能算作構(gòu)成語文的最小單位,算不得語文的基礎。我們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學生明白,我們將詞語比作根基,是因為字并不具有獨立意義,一個字可以和其他許許多多的詞構(gòu)成多種多樣的意思,有些時候甚至是南轅北轍,八竿子打不著的關(guān)系。更有些字,明明看似不一樣,相差也是甚遠,但是卻是一個意思。舉個例子,“天涯何處無芳草”一詩中的“芳”、“草”,世人還道“芳”是指的花,常常在別人失戀的時候用此詩勸慰他人,本是想告訴他人說“天下到處都是花草,就像天下到處都是男人和女人,不必為失戀一事如此愁苦”,本來世人是好意,道理也真是道理,可惜世人糊涂,他竟忘了“芳草”二字連用之時“芳”也成了“草”的意思了。你看,這簡單的二字,原本也不起眼,就因為沒能明確詞語的性質(zhì),竟鬧了一出笑話。由此觀之,詞語之重!再說了,我將詞語比作了階梯,可沒比作磚塊,在我看來字才是磚塊,雖然能構(gòu)成階梯,但是往往一塊磚不能將學生送往學好語文的天堂。
二、將詞語與漢語拼音相聯(lián)系
許多教師講詞語,便只講詞語,而且往往把詞語作為學習漢語拼音的輔助,這簡直違背了小學語文新課標對學生詞語掌握的要求,新課標中明確提到“小學教學應在識字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足夠數(shù)量的詞語,提升學生用詞語造句的能力”,如果只是用詞語作為漢語拼音的輔助,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其實,漢語拼音反過來也是可以為詞語服務的。比如對具有相同拼音的詞語進行總結(jié),雖然他們拼音相同,但是意思可能也完全不一樣。
三、詞語的學習需要多總結(jié)
在授課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對課本進行講解,講完便了事,學生只要聽了,當然會有收獲,可是這收獲并不會很大。真正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需要教師為學生進行總結(jié)的。小學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他們年紀尚小,還不會進行總結(jié),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帶著他們總結(jié)。
譬如最簡單的總結(jié):狹義的詞語常常有二字、三字、四字,二字詞語若是兩字相同,往往是疊詞,詞同字意,一般沒有特殊的含義,而三字、四字的結(jié)構(gòu)就有可研究性了,三字詞語的特殊結(jié)構(gòu)有ABB和AAB,四字詞語的特殊結(jié)構(gòu)有AABC、ABCC、AABB、ABAB、ABAC。這樣詞語就可以根據(jù)這些規(guī)律進行分類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像這樣需要總結(jié)的還很多,比如根據(jù)詞語的性質(zhì)進行總結(jié):名詞、形容詞、動詞等,又或者是關(guān)聯(lián)詞的總結(jié)。再比如根據(jù)詞語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進行總結(jié),近義詞、反義詞,學一個詞語,就能收獲許許多多,何樂而不為?還有就是可以根據(jù)意思進行總結(jié),比如形容女子年輕貌美的詞語有:閉月羞花、國色天香、傾國傾城、明眸皓齒、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出水芙蓉、環(huán)肥燕瘦等。剛才還講過對相同拼音的詞語進行總結(jié),也是一個好的方向。全方位對詞語進行總結(jié),才能更好地掌握詞語。
四、多元化教學
(一)教學生學會使用思維導圖
前面有提到,總結(jié)非常重要,可是總結(jié)的方式也非常重要,在我的教學經(jīng)驗中,思維導圖是一件非常好用的總結(jié)工具。思維導圖即根據(jù)詞語與詞語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將繁多的詞語放在一張龐大的網(wǎng)上,通過彼此的聯(lián)系,便能更迅速、更便捷地將這些詞語都記住。思維導圖的作用極廣,將思維導圖用好了,詞語便活了。順便一提,有詞語不方便直接解釋的,還可以用近義詞和反義詞從側(cè)面對該詞進行解釋。
(二)意會教學法
俗話說,有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有些詞語也是這樣,教師們很難用準確通俗的語言對他們進行描述,說的多了,變成畫蛇添足,越描越黑,不如舉個簡單的例子或者通過聯(lián)想,讓學生們能充分理解這個詞語。舉個例子,比如“光彩奪目”一詞,用于形容顏色和光澤非常耀眼,對于成年人或者是高年級的學生來講,這個詞都非常簡單,可是對于一片空白的小學生,這個詞還是很陌生的。對于教師來講,恰恰就是因為我們太熟悉他們了,所以反倒不知如何才能正確有效地講解給學生聽,這時候意會教學法就非常有用了,你可以給學生們講“你們知道鉆石嗎?鉆石的模樣就是光彩奪目的樣子”,本來他們對此完全不了解,結(jié)果聽教師這樣一講,瞬間茅塞頓開,以后每當遇見這個詞語的時候,就會想起鉆石的模樣,知曉這個詞語的含義啦。意會教學法除了聯(lián)想,還可以抓語境,將學生不能理解的詞語放回句子或者文章中去,讓他們通讀一遍,知曉句子或者文章大意后,也就能知曉詞語含義了。
(三)多媒體教學法
如果實在是有些詞語既不能直接用言語描述,也不能通過以上提到的側(cè)面解釋法進行解釋,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詞語的內(nèi)涵直接展示出來,比如潺潺,教師如果直接說:潺潺的流水聲,學生們也不是很懂,倒不如放一下流水的聲音,讓他們實地實景地感受下,這樣的教學更高效。
五、多渠道積累詞語
教科書上的詞語再多,也是有限的,不能說除了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就不掌握了,為了學生能夠更多積累詞語,教師需要對他們的閱讀進行要求,不需要讀那些太深奧難懂的文章,只要能多收獲一些詞語便可,長年累月,終有收獲。而且要告誡學生,不要對詞語進行死記硬背,小學的詞語量要求少,看似行得通,可是長此以往也不是長久之計。記憶詞語的時候也可以將詞語放回文章,這樣既輕松又快捷。
小學語文看似不甚起眼,但是也是需要打好基礎的,詞語又是語文的根基所在,萬萬馬虎不得。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望與其他教師一起進行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