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永珊
【摘 ? ?要】初中存在很多的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簡稱“數困生”),導致數學成績長期難以提高。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這些數困生在課堂活動中參與度低,經常處于被動消極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的不好導致學習興趣較弱,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如何才能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是教師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困生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085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學困生),需要注意學困生的課堂參與情況,以及課堂學習行為狀態,關注數困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對學困生的課堂學習行為進行矯正,從而促進學生快樂的學習是當前重要任務。
一、教師要了解數困生的形成原因
教師先要弄清楚數困生形成的原因,特別是與數困生進行交流和分析造成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引導數困生反思形成不良的數學課堂學習行為的原因,并進行及時得改正,對其優良的學習行為進行鼓勵,從而幫助數困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從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對不良的課堂學習行為的改正提出計劃,尋找新的刺激,增加數困生學習數學的動力,繼而建立明確的學習任務,改善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數困生的優點,給予鼓勵,提高數困生的成就感。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只有使學生尊重的教師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因此教師要增加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和人格魅力,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特別是在面對數困生時,教師需要使教學內容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的樂趣,幫助他們形成內在的持久的學習動力。教師要根據所教學生的特點,形成具體的教學方式,從而確保數困生明白學習的任務,發現學習的技巧,獲取良好的學習行為。
三、激發學困生的內在和外在的動機,增加學困生的自我成就感
學生只有切實感受到學習某種知識是自己內心需要的才會為之努力。學困生由于經常不明白教師所教的知識,才會產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根據自己已有的水平去挑戰有意義的活動,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制定與之相匹配的課堂學習目標,特別是對于數困生,更是要增加所教內容的趣味,通過多種方式來吸引數困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疑惑,增加他們獲取知識的欲望,使數困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然而適當的給學生一定的外在刺激,學生也會對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家長的獎勵,教師的表揚。對于數困生而言,正是由于數學課堂的枯燥,使得他們僅有的那點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漸漸消失了,因此教師要多關心學困生,在課堂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通過眼神與動作,鼓勵學困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并對數困生表現出的良好的行為給予鼓勵,從而增加學困生的外部動機。
四、改善數學課堂教學,提高學困生的策略應用
學習策略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只有正確地應用學習策略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一)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增強認知能力
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類,使知識系統化。其次在講解例題時,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可以讓學優生與學困生分別上講臺演示他們自己的解題過程,通過對比,分析解題錯誤的原因,例如忽略了題目中的限制條件,對條件的重新整理等。培養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聯系未知條件與已知條件的關系,以及規范學生的解題過程,養成學生有邏輯的解題思維。
(二)鼓勵學生應用良好的學習策略
有些學困生不是因為懶惰而學習不好,而是不會應用學習策略,不會提取己經學到的知識,所以學習成果比較低,所以教師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記憶方法,在平時上課時做好筆記,有些數困生懶于做筆記,甚至一學期下來書還是新的,至于學到的知識由于沒有及時的記憶而還給了老師。對于有些數學概念是可以聯系自己熟悉的事情進行記憶的,這樣記憶,不僅會使概念容易消化,更使記憶的概念更加靈活。知識點在大腦中的存儲時間是不同的,所以要依據知識點與自己的記憶力特點及時地復習,做好復習計劃。其次引導學生學會把知識點與數學題進行分類。
五、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
數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邏輯性,其二是抽象性,其三是應用性,這些特征也使得在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在“再創造”性方面要求更高,反映了數學是一門側重實際應用與理解的學科。所以,在開展數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改善學生所處環境,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向好的方面轉化;在學校里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大多數學習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學習紀律比較嚴苛,規章制度相對完善,加之校風、學風比較良好,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2)通過“認知失調論”來轉變學習期間的消極態度;“認知失調論”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由費斯廷格提出了,其指出個體在通常情況下對某事或物的態度,在認識和行為方面是相符的。倘若心安理得,態度也會始終保持這樣,不發生變化;如果二者存在差異,譬如存在某種和之前認識或行為不一樣的看法,此時,個體的認知就喪失了協調,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進行協調的恢復。為讓學生對數學價值有進一步的認識,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諸如通過兩根標桿計算大樹有多高等,進而讓他們意識到數學的適用性。(3)維持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學生取得成功。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期間取得更優的情感體驗,教師應當嘗試不同的方式來提升數學課程的吸引力,利用教師的情感來動容學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實現精神上的交流。應當讓學生取得成功感,對優秀的學生而言這很簡單,對后進生而言應當構建適宜的環境讓其更努力。
總之,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關注每個學生,特別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學困生),需要注意學困生的課堂參與情況,以及課堂學習行為狀態,關注數困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快樂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莉莉.基于有效教學思考的中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7(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