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摘 ? ?要】隨著漢學的興起,素質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視,小學語文越來越關注國學經典方面的教育教學。國學經典教學關系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術的傳承,關系到學生的文化認同感的培養,文化自尊感的增強。開展國學經典教育離不開強大的師資建設、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國學經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19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融合度進一步加強,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本國政治、經濟發展反作用明顯,而文對外化的滲透力也日益突出;同時,文化作為一個國家經濟軟實力的重要支撐命脈,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化興,則國興;文化衰亡,則國家危矣。
20世紀80年底到20世紀末,我國在改革開放時期以包容的姿態接納西方文化,但是精華糟粕的辨別缺乏明確的標準界限,導致自身文化的迷失[1],中華文化呈現出式微之態。21世紀,隨著我們對自身文化的重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沿襲傳統文化習俗,了解古文古事,尊重自身的文化根基,增強青少年一代文化底蘊,成為教育的當務之急。中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傳承方式與途徑就是國學經典,包含自先秦以來優秀的文化、文學、文藝作品,小學語文是很好的國學教育載體,實現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呢?筆者有幾點意見可以闡述,希望能對當下的教育教學有所幫助。
我國擁有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這些都可以作為小學國學經典教育的有效資源,擴展國學經典教育的空間。但是,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小學語文教學在落實國學經典教育時,面臨著教育資源有效,教師隊伍貧乏,教師國學素養受限的困境。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在教學中應先落實教育師資力量的建設,結合小學獨特的教學特點,致力于教師和教育資源的建設。
第一,采擷優秀的、學生感興趣的國學經典教育教學素材進入課堂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國學經典教育真正落地開花[2],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一直以來,我們的國學經典教育基本就是借助于有限的教材通過讓學生背誦和閱讀故事的方式,記憶掌握國學知識。但是,小學生在情感上對國學經典作品的認同感很低,學習積極性也很低,學習效果一直不甚理想。可見,國學的教育資源與內容直接限制了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國學經典的教育方式,單一貧乏的學習方式致使學生對國學學習態度消極,不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相反還使學生對國學產生錯誤的認知。因此,我們的國學經典教學需要教師認真備課,走出課本,以小學生的視野來觀察國學經典教材,集體備課,認真研討可以作為教學資源的有效部分,經過深度加工,與教材進行有機融合,擴充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三字經》的時候,如果只是讓學生進行背誦,只會僵化學習模式,讓學生對國學經典喪失興趣。但是,如果教師把里面有趣的內容以故事或者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呈現出來,既可以拓展《三字經》的教學內容,又開闊學生的學習視界,更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文人的精神特質。比如,里面有關于蔡文姬的描述:“蔡文姬,能辨琴。”蔡文姬是我國古代文學才女,而其父親蔡邕以及蔡文姬與曹操之間的關系,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充實課堂教學。
第二,師資建設除了教師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意識延伸之外,還需要學校做到兩點。一是,鼓勵教師進行國學經典誦讀與研究,最好本校每年組織教師以小組形式開展國學專題研究,增強教師對國學經典的閱讀意識,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二是,學校要在國學經典方面進行經濟投入,在文化活動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上下狠功夫。例如,在校園板報和宣傳方面,選取符合本校文化精神特征的國學經典,進行抄錄、創新,每學期為班級組織國學經典活動提供經濟支持等等。此外,還需要教師自身有意識加強國學經典方面的學習,教師要自覺成長為一個尊重優秀傳統文化,熱愛國學、研究國學、穿成國學的優秀教師,才能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我們都在教育中重視言傳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國學的態度,以及教師自身的國學素養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投入度。因此,教師自身務必致力于國學素養的提升,除了閱讀國學經典之外,還可以多寫作、相互交流借鑒、參加學習活動等。
第三,創新國學經典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國學基本素養,讓學生愛上語文國學教學課堂,自覺閱讀國學篇目,對國學甚至中國傳統文學文化產生持久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新國學經典教學的課堂展現形式,以多樣化的感官刺激,凝聚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唐詩宋詞經典誦讀的時候,教師可以抓住詩歌里面的主要意象,結合圖片和音樂的形式,調動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加深對詩歌意境與情感的理解。比如,學習王翰的《涼州詞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把西域主要的特征點明,而借助于三個事物,就把戰士暢飲的畫面描繪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精美的圖片,甘醇的葡萄美酒、白玉制成的夜光酒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有效調動起來,能夠迅速理解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可見,創新課堂教學方法,發揮信息網絡和多媒體的教學優勢,可以充分實現國學教學的目標。
其次,創新教學方法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定期組織開展國學經典的教學實踐活動。知識永遠是活的,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果總是留在課堂上,束之高閣,與學生的親密度就很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國學的心理距離有待拉近。教學實踐,實際上就是把學生課上所學進行有效轉化,給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明確,課堂學習只是一個途徑,我們還要對學到的東西進行深入利用加工,這樣學生在今后學習中會更有目的性,會更加主動。比如,組織班內或者以班級為單位的國學經典誦讀大賽,不光能夠落實課堂學習內容,還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課外國學經典的相關內容,經過自覺的學習拓展,學生會找到符合自己興趣的方向,了解到更多國學知識,加深對國學學習的理解。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國學經典教學,要抓牢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創新這兩大陣地,以前者為基本要求,以后者為提高完善的支撐,相信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國學經典教育會越來越順利。
參考文獻
[1]陳巧蕓.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國學元素[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
[2]丁曉敏.論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國學教育[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