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恒
【摘? ? 要】當下人們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網絡與計算機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產生影響。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教育座談會上,教育部長指出當下在鼓勵學生學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應當將信息教育運用到其他學科中,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提高其他學科的教學質量。本文將從對現代信息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入手,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歸納,望日后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能有所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小學語文?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93
我國出臺的語文課程指標中提到,為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應當讓學生多接觸與語文相關的學習材料,根據多次實踐掌握語文規律。并且鄧小平書記也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現在的社會發展歷史情況而言,信息化,互聯網化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將時代發展中那些對教育有幫助的因素應用到教育當中去。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通過多媒體在教學當中的應用是信息化和互聯網化在教學中的應用體現,能夠幫助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應當對多媒體進行合理應用,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探索式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具體意義
在當代課堂中,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進行結合,包括將課程資源、課程內容、課程結構、人力資源等融為一體,從根本上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這是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必然之路。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改變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等,下文對此進行一一分析論述。
(一)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如果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而教師一味的強迫其學習,則會導致學生對本學科更加反感。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文字、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進行結合,將課本中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變成生動有趣的實體。這種方式能夠對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刺激,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學生對知識的認可度提高,有利于對知識的消化。并且通過多媒體的應用還可以改變傳統的那種你教我學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大家共同參與,共同學習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新的教學方法的引入,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性作用[1]。
(二)提高學生觀察力
生動的畫面、多彩的顏色、悅耳的音樂,都能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加集中精神。在語文作文教學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動的像、聲、文、圖等呈現給學生,然后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并抓住其中的特點。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特定鏡頭進行重復、定格、緩慢播放等,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記憶。
(三)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教師在對進行作文教學時,則是指導學生通過生動的語言,將零散的素材進行表達,語言的表達與運用成為習作的關鍵。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寫出優美且通順的語句,學生可以將自己看到的畫面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然后教師加以引導,如果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不是十分流暢,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通過采取小組討論方法,讓學生之間交流溝通,通過在學生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交流,不僅可以幫助作文以此形成連貫的語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四)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新課程指標中指出,想要學生真正從語文學習中獲得收獲,必須要學會朗讀。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以此替代教師朗讀,學生隨著多媒體進行跟讀、復讀、試讀等,都能收獲良好的朗讀效果。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的朗讀能力的目的。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途徑
(一)對教學進行輔助
將多媒體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起到輔助教學作用,但是卻不能主導教學。在教學課堂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則起到輔助作用。但是有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放任自流的課堂,導致教師的作用被弱化。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軟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同時學生能夠在網絡的推動下自主學習[2]。
(二)完善教學模式
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結合,使教師的教學模式得到拓展,學生學習渠道也得到開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度依賴互聯網教學與多媒體教學,而是應將其結合,充分發揮每種工具的實用性。現代信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得到肯定,教師也應當揚長避短,通過發揮教師在教學當中引導性作用然后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的呈現,使其更好地應用于教學中,完善教學模式。
(三)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確定好主導與主體關系,才能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從而更加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在新一輪課改過程中,為貫徹落實現代教育理念,走出操作誤區,應當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教學的發展,不僅依賴于教師的講解,更注重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理解教材,學生只有掌握了自主權,才能真正提高語文學習效率[3]。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有重要作用。隨著課程整合與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理念產生影響。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正受到挑戰,逐步轉變成意義構建、協商討論、自主學習、探索發展的學習模式。因此在改革道路上一定要將課程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找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最終為現代化教學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璇.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策略[J].學周刊,2019(12):133.
[2]胡千軍.重視素材積累提高寫作水平——小學作文教學素材積累探索[J].學周刊,2019(11):123.
[3]母燚華.淺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更好地輔助小學語文教學[J].才智,201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