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蘭
【摘? ? 要】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學愛學,獨立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自我發展,養成學習的好習慣,將開放式教學貫穿在整個課堂中,為培養創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開放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57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線,以學生能力為發展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作發展中的人,可以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學生要創造性的學數學,數學教育就要充滿創新的活力。
一、創新教育必須夯實基礎
創新并不是異想天開,而是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上掌握前沿知識,運用創造思維,舉一反三,發現和創造新的知識。對于一個人來說,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才能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觸發聯想,產生遷移和聯結,形成新的觀點和新的認識,達到質的飛躍。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任務,就是要給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教育的基礎性還體現在開展創新教育的定位問題,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度,把目標定在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基礎創新素質為主,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等。
二、創新教育必須要還學生以自由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先要解決兒童頭腦、雙手、嘴、空間和時間五個方面,唯有這樣,兒童才能大膽地想象、大膽地思考;其雙手才會在大腦的指揮下地去干;大膽在提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能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拓展感性的視野,擴大認識的眼界,發掘內在的創造力;才能有時間支接受大自然和社會的寶貴知識,提高實踐的能力。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傷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
在一節數學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法,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講勾股定理時,教師可營造情境——建房施工放線,在沒有三角板和量角器的情況下,怎樣使得拉出的線框每個角都是直角,為什么?這樣設計,迅速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認識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從而改變被動狀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自主揮動與合作交流,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助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費來登塔爾曾經說:“學一個活動最好的方法是做”。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構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吸收、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過程,而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
創造性教學表現為老師不在于把知識的結構告訴學生,而在于引導學生探究結論,在于幫助學生在走向結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習得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地經歷探索事物的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過程。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展積極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指出,學生顯著的個體差異、教師指導質量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必將導致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性人格的顯著差異。因此教師調控教學內容時必須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上分層次教學、盡可能的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在教學評價上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構建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此環境中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及時參與教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對于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數學課堂應創設富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不僅能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創新的教材、創新的教法與創新的課堂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新意識的素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鄭軍.《淺談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創新意識》[M].《青年時代》2015.4.
[2]陳秀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M].《教育藝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