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紅艷
【摘? ? 要】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多年,在教學實踐中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直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沒能得到較好提升,如何有效解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備受當下廣大教育者的注目。本文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作出一定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 實踐能力? 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48
數學是小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合作,使數學教學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小學數學作為入門階段的思維訓練,需要有良好的開端,以謀求學生更高階層的發展。因此,新課改之后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我們將數學從課本中解放出來,結合課堂實踐更加貼近生活,提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重要途徑,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以保證學生的未來發展更好。
一、教師自身能力的不斷提升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指導者,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前提是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小學是學生學習階段的開始,我國六年的小學教育旨在為學生提供有趣且豐富的教育。對于數學這門學科而言,小學數學更多的是在提升學生興趣,豐富思維訓練,讓學生對數字和圖形有基本的認識和計算能力。提升小學生數學實踐能力有利于更好的與生活實際對接,與初中數學的進一步提升訓練對接,活躍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眼界。在新課改中,要求教師主動拋棄傳統的教學觀念。這就要求了我們必須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開啟新的實踐課堂,針對全新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因此革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當務之急,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并且落實到課堂之中。及時反饋修改不妥之處,完善教學策略,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得到改變,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和不斷革新教學策略的觀點,在教學教育中保持自身修養,提高自身學識,豐富教學經驗和策略。社會要求的人才質量越高,學校對教師的要求也會越高,教師和其他職業相比有著極其特殊的性質。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措施
(一)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相對于小學的另一大科目語文而言,數學更加的抽象且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往往不如語文普遍。學生每天都可以通過交流的方式把語文運用得很到位,而數學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運用。因此在小學教學中,數學通常比語文更加困難。為了克服這一現象,在實際教學中,就應當多貼合實際生活中的情況。很多隱蔽的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比如當我們教學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結合電梯的樓層,蘋果的多少等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加以講解。這些熟悉的事物常常出現在學生周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這樣不僅減輕了數學的抽象概念,同時也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在數學課堂中捕捉到興趣。把生活實際融入數學問題中,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排斥心理,也增加了在生活中思考數學的方式方法,使教學融入生活,更好的拓寬了思維范圍。與此同時,要讓這一策略實現,需要教師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具有創新精神。教師能夠及時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把握知識點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完善小學數學教學在生活中的空白。這不僅僅是對教師對于知識點和教學方式方法把控的考驗,同時也是對于能否靈活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將新課改的宗旨融入教學實際中的考查。
(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當下教學現狀中,因為很多教師不愿意接受新鮮的事物,依然有部分教師依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口傳筆授的方式進行小學數學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當下逐漸豐富的課堂知識和逐步加快的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而言完全不夠。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年齡,對于未知事物抱有極大的熱情。因為數學的思維難度和邏輯難度,導致學生在了解數學時觸礁。碰到難題難以借助自己的想法解決,此時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例如互聯網來解決所面對的難題。教師要學會接受和學習這些網絡教學用具,并把這些資源進行篩選后傳授給學生。在學習正方形等幾何知識時,利用電子投屏或者電子黑板等設備,能夠更加立體地展現圖像特點,使記憶重點更容易印刻在學生腦海中。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對于科技設備的運用,也將推動學生對于科技方面的接觸,使學生在課堂除了學習本科目內容以外,還適當地拓展了其他方面的知識。學生獨自在家學習遇到困難就可以觀看網絡視頻進行學習。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升,他們的思維不會再固定在書本之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當熟練運用互聯網和電子設備,擴寬學生眼界的同時,增加課堂容量,使課堂更加豐富。
(三)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
所謂的實踐能力就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把數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讓數學不再僅僅出現在書本中,而是出現在學生的生活中。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動手操作,提升實踐能力,比如在學習完長度和寬度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家測量家中常見家具的長度和寬度。學生們親自動手測量家里床、桌子、沙發的長度,讓學生加深了對長度和寬度的理解。書本上的知識難免空洞、抽象,學生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更好地感受這些知識,從而收獲到真正的知識。“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提升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驗證知識點。在學習三角形的時候,教師總是會告訴學生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會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邊長不同的三角形,每組學生用尺子測量進行驗證。學生在測量完各種不同的三角形后,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便得到了證實。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本,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落腳點,努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實踐能力。社會的迅速發展需要教師們培養一批批動手和實踐能力較強的人才,這樣的人才在祖國建設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廣大師生都要清晰意識到社會的發展不再需要只會考試、做題的“書呆子”,一定要響應國家教育改革,切實把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蔣玉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好家長,2017(17).
[2]陶淵.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5(29):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