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棟
【摘? ? 要】初中素質教育改革目標提出,初中生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獲得智慧和素養的充實,還要主動參加體育、美術、音樂等學科的鍛煉,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綜合發展。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在學習之余收獲心靈的愉悅感和強健的體魄。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方法?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4.024
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我對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事實上,在傳統的初中體育教學中,不僅學生因為體育不是重要考試科目而難以形成重視感,許多教師的教學情緒和理念也存在問題。這些因素影響下,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初中生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因此,教師必須要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吸引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并在鍛煉中收獲健康,收獲自信。以下就是我對實現這一目標提出的想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踐行教學目標
在傳統的初中教學中,教師往往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對教學形勢的變化趨勢、學科的發展走向、學生的個人需求考慮甚少。同時,有的教師很少關注教學改革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使得初中教學課堂在多年內都保持著同樣的風格,教師的教法在多年內都沒有產生變化。傳統教學弊端難以根除,新的教學發展得不到萌芽,因此,教師必須從意識層面做好應對初中體育改革的準備。
首先,教師要關注新的教學變化趨勢,體育學科在未來將發展為什么樣的一門學科,學生學習體育將要獲得怎樣的成果,體育學科將會對整體教學產生多大的貢獻度。這些都是教師在規劃自己的教學生涯前所要思考的。只有認清了體育學科的發展潛力,教師才能更有動力地進行教學。
其次,教師要學習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將教學的目標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初中體育的重要性與其他學科是相同的,教師要以同樣的高標準要求自己。教師既要學習其他教師、學校、專家的教學理念,也要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理念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調整教學方案,這樣教師才能在思想層面做好教學準備。
二、做好課堂準備,保證教學安全
體育學科與其他許多學科不同,如果學生不做好相應的課前準備,損害的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從打造高效、安全的初中體育教學課堂目標來看,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活動,以更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參加體育鍛煉和技巧訓練。首先,教師要在課前將教學的內容告知學生,并根據教學內容篩選出不能參與訓練的學生,避免身體素質不合適的學生在訓練中出現危險。其次,教師要設計科學的熱身活動,并將熱身操、熱身跑步的要求和技巧教給學生,盡可能拉伸到學生的每一個部位,保證學生在正式的學習中既能發揮最好水平,又能避免身體損傷。
三、注重形式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初中一堂體育課只有幾十分鐘,但是教師如何在這幾十分鐘內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大難題。特別是受傳統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一堂課中表現出來的教學豐富性和變化性很低,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產生。因此教師應當關注教學中的變化多樣性,不斷刷新學生的學習認知,塑造學生的學習新鮮感。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活動形式的多樣。一堂課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教授專業內容,還要給學生自由鍛煉、休息活動、成果檢測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之余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受學制的限制,教師很難在短短的一學期內將許多的項目教給學生,但是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課堂中讓學生多接觸不同類型的體育項目。例如教師可以每課堂花十分鐘時間給學生介紹一項運動項目,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關注學生差異,優化教學方式
正所謂“甲之良藥,乙之砒霜”,同樣的教學方式運用在不同的學生身上,必定會收獲不同的教學效果。甚至同一種教學方法運用在不同學生身上也會造成某些學生的不適應和低效率。因此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的個體差異性,通過豐富教學方式的運用方式來幫助每一位學生適應教學模式,從而獲得學習進步,收獲鍛煉喜悅。舉一個簡單例子,教師在教學生乒乓球發球時,有的學生很輕松就能掌握正手發球,但有的學生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摸索出正手發球的訣竅。這個時候,教師就不能糾結于學生是否能夠學會正手發球,而是要思考是否有更適合學生的發球方式。因此,教師就要將多種發球方式都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鍛煉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不斷積累體育學習的興趣與技巧。
五、發掘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個性
不同學生在學習體育時會表現出不同的優勢與特長所在,在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常常會受到抑制,這樣不僅會消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會導致素質教育的目標難以真正落實。因此教師應當關注不同學生的特長愛好,積極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優勢,幫助學生在鍛煉中收獲成就感和愉悅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組建不同的體育學習小組,例如羽毛球小組、籃球小組、足球小組等,然后在結束每一堂課的基本教學后,讓這些小組根據自己的愛好開展鍛煉活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給予不同體育小組在鍛煉中的指導意見,例如如何避免運動傷害,如何提升鍛煉技巧等,積極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六、理論落實實踐,創造運用機會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特別突出的學科,而且必須依靠實際的鍛煉才能幫助學生高效地掌握體育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創造理論實踐化的機會,鼓勵學生在鍛煉中熟悉體育技巧,在實踐中發現體育精神。一方面,教師的課堂講解要盡可能結合演示動作。例如在講解正確的起跳姿勢時,教師要一邊用語言描述起跳姿勢,一邊用行動演示起跳姿勢,這樣學生才能更快速地掌握跳遠的技巧。借助這種方式,學生的體育認知能夠得到極大的豐富,并且獲得理論和實踐上的雙重進步。另一方面,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理論運用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體育競賽活動、項目比賽等,發揮學生的競爭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在有趣激烈的活動中落實理論的實踐,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
綜上所述,要提高初中體育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從創新和改進教法開始做起,不斷優化教學環節,推動教學預期有效落實為教學成果。事實上,初中體育并不像許多學生和家長認為的那樣是對教學時間的浪費,相反的,它承載著教師對學生健康成長的期待,承載著國家和社會對學生綜合發展的期待。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教師都應當重新審視初中體育的重要性,并在觀念上接受它,在現實中落實它,在實踐中發展它,最終實現它真正的教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