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華
【摘? ? 要】隨著職高學校生源的增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基礎知識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情況。大部分職高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他們認為只要學好專業技術知識就行了,學習語文沒什么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不認真,缺乏認真完成的動力,導致語文教學呈現出了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情況。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得不到學生的互動,使課堂教學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職高語文?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27
從“傳道授業解惑”(傳統的講解法),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式教學),再到培養學生積極自主創新思維的習慣(目前的高效課堂),這一歷程體現了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和人類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然而,高考指揮棒的隱形效應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就目前新一輪語文教改而言,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導學案鋪天蓋地,訓練內容只注重文本理解,甚至將課文“肢解”成一塊塊所謂的知識點或技能點,原本的美文整體被“肢解”得支離破碎。這種唯理解是重,忽略語言積累的做法,無疑是把語文高效課堂引向了變相題海戰。
一、職高語文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首先,構建職高語文高效課堂便于學生掌握知識。在職高語文教學過程中,創建高效課堂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更便于對知識點的掌握。語文知識點包含很多難于理解的內容,如果教師采用以往的完全遵照教材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則很容易降低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低下,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失去學習興趣,被動學習,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其次,職高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便于提高學生能力。在進行職高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在讓學生們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們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們更好地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課改的背景下,構建職高語文高效課堂非常有必要。
二、素質教育課改下職高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思維
1.轉變教學理念,首先,給予學生足夠的主動權和選擇權。素質教育課改的核心理念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支撐。素質教育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高效課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學生作為最主要的教學資源”。因此,在素質教育課改的背景下,高效課堂的變革意義在于將“教中心”變為“學中心”。其次,重新構建課堂師生關系,將“師中心”變為“生中心”。為了實現這教學理念的轉變,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轉變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思想,讓教學內容不僅僅只是單方向的輸入,而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多方向的交流,使高中語文課堂充分體現出對學生充分的尊重性、選擇權與主動權,向學生呈現一個豐富性和多義性的活潑課堂。另外,教師要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尊重學生的意愿去安排課堂內容,采取合適的授課方式,布置合理的課堂作業,讓學生更好地吸收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有些課文宜“雙管齊下”。既要重視對文本的理解,又要重視對語言的積累。教材中有些課文文質兼美,就不能厚此薄彼,需要平衡力量,“雙性”并舉。如《幽徑悲劇》(中職教材《語文》基礎模塊)寫幽徑中一棵古藤蘿被愚氓摧殘的悲劇。在作者季羨林心目中,自然物同人一樣,富有靈性和感情。于是乎作者以非常細膩豐富的心理深切地感受一切生靈,哪怕是一株命運多舛的藤蘿。自然物的命運會折射出人性的善惡,每當自然物遭受破壞,季老便痛心疾首,悲憤惆悵。《幽徑悲劇》一文字里行間浸透著關愛自然和生命的感情,季老分明是在啟示人們――要認識美,關愛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季老的博愛之心,并借以凈化自己的心靈。這篇散文的另一亮點是通過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來抒發感情。文筆細膩,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去思考該文構思與情感表達技巧,并把精彩片段的朗讀貫穿其中。因為誦讀本來就是理解的過程,也是語言積累的過程。“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高效課堂不能淡化朗讀,讀中感悟,感悟中積累,這是提高語文涵養不可或缺的環節。
又如《諫太宗十思疏》(中職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一文,既要理解居安思危的“十思”,又要感悟精美整飭的語言。該文是魏征寫于貞觀十一年,勸諫唐太宗的上疏。戒奢以儉、居安思危的思想大放異彩,至今仍具有時代意義。語言上的亮點包括駢散結合、正反論述、形象比喻、言辭雄健、長于雄辯,是奏疏中的上品。教學中理應兼顧以上兩方面,最終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3.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傳統職高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基礎較差,對教師的講授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這就使他們在課堂上不敢發言,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敢舉手回答。在這種壓抑的學習狀態中,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了興趣,使他們的語文能力停滯不前。在素質教育課改的過程中,教師要多了解、觀察學生,并和他們進行積極的交流,拉近師生的關系。這樣就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就能夠激發他們的思維活躍性,從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同時,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以此為契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獲得教師的肯定過程中產生強大的內動力,從而對語文學習產生強大的欲望,在努力探究中不斷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4.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職高語文老師只是一味地追求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所傳授的內容也是以考試大綱為核心,缺乏人文情懷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而這種教育模式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埋沒了學生的才華。因此,職高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充分發揮語文的傳統人文魅力,營造人文性教學。人文性教學就是人性的引導和教育,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高中語文是一門最具人文情懷的學科,教師既可以通過教材內容鍛造學生的人文情懷,還可以從課外知識的教學中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他們的人文情懷。
總而言之,職高語文高效課堂要求我們根據文本在該單元里所處的地位以及文本自身的特點來確定教學重點,最終達到“雙性”兼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韓邦龍.提高職高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