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英
【摘? ? 要】詩歌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的學習有助于塑造學生的美好品德,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對詩歌部分的學習越來越重視,這就要求對當前的詩歌教學做出改革。傳統陳舊的教學方法已成為了高效開展詩歌教學的阻礙,急需探尋新的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教師要分析當前詩歌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找尋針對性的對策,解決當前問題。本篇文章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深入剖析能夠有效增強詩歌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詩歌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88
現階段,詩歌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文學素養不到位,在教授詩歌的時候,難以深層次的剖析詩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導致學生的詩歌學習太過表面,這對于學生的個性培養與思想品德都是極為不利的。另一方面,當前的詩歌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學生大多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故而,學習熱情不高,積極性不強,在這種學習狀態下,效率低下是肯定的。教師要從上述兩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改變當前不容樂觀的教學現狀。
一、熟讀是基礎
熟練誦讀詩歌內容是進行詩歌教學的第一步。這個過程的展開形式很多,學生的自主誦讀是目前較為普遍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加深詩歌學習的熟練程度,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舉多得。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很弱,他們往往不清楚自主學習過程中要完成些什么任務,具體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學習方向與任務的不明確性,直接給自主誦讀的開展帶來了困難,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要求學生在長期不斷的自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意識,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首先,在進行誦讀之前,學生要將詩文中的生字詞勾畫出來,并注明拼音,然后,再熟讀幾遍,熟練掌握生字詞是誦讀的第一步。其次,要對詩文展開朗讀,學生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找尋專業的朗讀,并進行模仿學習,著重關注它的停頓,字詞發音,朗讀時的感情,在反復多遍的練習中,增強學生的朗讀技巧。最后,為了增強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開展朗讀比賽等教學活動,運用一定的物質獎勵以及激勵教學,增強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二、借助多媒體,加強詩歌背景學習
詩歌是古人的運用文體,憑借短短的幾句內容,往往就描繪了一副十分生動的畫面,或是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感情,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不足,想象力也很弱,要想學生熟練掌握文本內容,著實有點難度,在這種狀況下,加強詩歌背景的學習就顯得至關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的應用逐漸普遍,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新式教學工具,通過互聯網技術,科普出與詩歌有關的全部內容,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詩歌的寫作背景,文中有關字詞的解釋翻譯等,有效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就以李白的《望天門山》的學習為例,如若學生對詩人沒有一個了解,僅僅停留在詩歌表面的內容,是很難品析出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的。故而,教師先要帶領學生了解李白的生平經歷以及它寫這首詩時所處的背景,才能夠從優美壯闊的環境描寫中領略詩人豪放不羈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小天地里的廣闊胸懷。
三、加強詩歌賞析
詩歌賞析是詩歌學習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增強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要結合詩文中的詩句內容,重點分析詩歌寫作的用法,詩句中字詞用法的妙處,然后再逐步升華到對詩文主題思想的分析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能夠細化詩歌學習的內容,并加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還是以《望天門山》的分析為例,教師先要給學生講解詩歌的內容,在對文章的內容有了詳細的了解后,要賞析詩文中的妙詞妙句,如講解“斷,開,流,回,出,來”這幾個動詞的用法,分析它們的妙處。這個過程,教師可以將學生引導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相互討論,獨立思考的過程,增強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等,只有真正提升了自身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才是最有益的,畢竟,知識的學習始終都會遺忘的,只有能力才是伴隨學生一生的。字詞分析后,然后就是要加強學生對句子的分析,最后再逐步剖析詩文中的感情,主題思想等,教師要將著重點放在詩文蘊含的人生哲理上,并逐步以這些傳統的優秀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通過作文寫作,加強詩歌的運用
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詩歌運用在寫作中。能把詩歌游刃有余的運用于寫作中,不僅能夠提高寫作水平,也能夠促使學生對詩歌更深入的理解。可以說要想熟練的把詩歌運用到寫作中,對詩歌的理解是前提,只有詩歌的含義理解清楚了,才能夠與自己寫作內容相結合。當然,對于詩歌運用到作文寫作中也需要一定的功底,所以教師就要積極引導學生養成把詩歌運用于作文中的好習慣,運用的多了,自然詩歌也就熟悉了。
五、開展課外閱讀,加強詩歌素養
課本中的詩歌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多在課堂上融入一些課外詩歌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升華個人品格。為了保證詩歌教學的高效開展,在課外詩歌閱讀文章的選擇上,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課外詩歌要與課本內容緊密聯系,它是作為課本知識的一個延伸和擴展,不能脫離課本內容而獨立存在的,有益于加深知識的學習深度。其次,詩歌內容要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能力水平,如若難度過大,非但難以輔助課本學習,還增大了詩歌學習的難度,可能會出現打擊學生自信心,降低學習熱情的情況,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極不愿意看到的。最后,詩歌內容盡量選擇積極向上的,畢竟,小學生的心智還不太成熟,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要運用具有正能量的詩歌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具有極大積極作用的。
綜上所述,教師要結合詩歌本身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深入剖析詩歌里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又要強調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目標,符合當下新課改的要求,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是極為有益的。
參考文獻
[1]于偉麗.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102-103,共2頁.
[2]張惠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7(97):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