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風
【摘? ?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能為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提供實驗事實,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現實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驗活動的相互結合,不但有助于化學知識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達到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將微課與導學案相結合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 導學案? 微課? 化學實驗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31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由此可以看出,化學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對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學習情境,對鞏固、提高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啟迪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對訓練學生的科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都能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中強化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我們每一個高中化學教師都要面臨的重要任務。那么,我們如何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科學地將實驗教學的目標落到實處,以此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高中化學教師可以有效結合微課和導學案設計開展實驗教學活動,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
一、發揮導學案導向功能,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教學活動,在操作與應用中完善發展學生綜合實驗能力
教師要經常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讓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可將教材上的陳述性文字配以相應的實驗,以實驗教學的形式出現。可以將演示性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或學生課堂小組實驗,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其積極性。教師對在實驗室里進行的學生實驗課要高度的重視,要組織好、設計好、安排好、指導好。要教育學生珍惜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要讓學生明確實驗能力必須在實際動手操作中才能得以鍛煉提高。在多種形式的教學中,化學實驗探究活動的開展對完善發展綜合實驗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化學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化,是化學教學中最常見最主要的探究活動,是化學實驗教學中落實科學素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教學觀的具體體現。有條件的話,化學實驗探究活動可以活動課程的形式去展開。“活動課程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為基本方式,以學生個性養成為基本目標的一種課程。”活動課程教學變“傳授知識和技能活動”為“學生自主認識活動”,變“重視學習內容的掌握”為“重視學生個性養成和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學空間、時間和教學材料等的開放性等方面與傳統課堂教學有很大變化。
二、利用微課學習邊講邊實驗,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化學教學過程,就其本質而言,是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下,認識化學知識的過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態度等都是通過這一化學認識過程來培養和訓練的,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學生有效地掌握化學知識,就必須對化學知識的認識過程展開,以便學生把客觀形態的知識內化為主觀形態的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邊講邊實驗是實現認識過程展開的有效途徑,邊講邊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實驗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清楚實驗現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學概念和定律是怎樣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學知識,例如學習質量守恒定律,學生通過兩個實驗發現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未變化,然后教師總結歸納出經過無數次實驗都發現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不變,即質量守恒,教師再用原子模型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學效果好。
三、提高導學案應用效果,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
筆者認為,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與能力培養起來較為容易一些,探究學習方式和能力的培養就要相對難一些,因為探究是要超越一般能力的,沒有基礎不能探究,沒有基本的技能不能探究,沒有興趣不能探究,思維不活躍也無法探究。而一旦培養起了探究的興趣和能力,就會使教師的教學事半功倍,使學生的學習突飛猛進。因此,為了使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就要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無論是教師的演示實驗、學生的分組實驗還是個人的獨立實驗,都應把探究性貫穿其中。在演示實驗中,教師要通過增加演示實驗的創造成分,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間,也可把部分有探究價值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究實驗。在學生的分組實驗中,通過增加實驗的未知性,以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某些實驗所驗證的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思維水平,教師就可將這類實驗改為探究性實驗,放在知識教學之前去完成。對一些學生確實難以完成的實驗,可以通過教師適當點撥或學生合作探究去完成。
四、綜合微課與導學案應用,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用“探索法”組織教材和教學
與驗證性實驗相比,探索性實驗具有明顯的優越性。1.實驗前學生不知道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這就要求他們認真、正確地操作,仔細敏捷地觀察,忠誠老實地記錄。誰不認真誰就不能獲得正確的結論,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科學實驗的基本品格。2.有利于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化學實驗的現象總是多方面的,而這些復雜的現象又是人們認識物質變化的向導。探索性實驗不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還要求把觀察實驗的過程和抽象思維的過程結合起來,要求有“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過宏觀現象,認識到微觀世界的本質變化,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高度。
總之,作為化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融合了許多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學生在做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體驗、感悟,進而掌握這些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因而化學實驗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培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盧光林.信息技術優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淺探[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