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華春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國家教育部門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關注力度不斷增加,而課堂教學重點也開始側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方面。初中物理,作為學生需要學習并掌握的一門主要科目,如何更好的解答物理解題問題,已經成為教師在教學中所需要關注、考慮的重點內容。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提高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有效路徑與技巧進行詳細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解題能力;途徑;技巧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教師的課堂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主,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力學習能力,這樣才可以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物理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學習難度,若是不對學生加以引導,掌握正確的解題技巧,則學生學習就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對初中學生物理解題能力提升的路徑與技巧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物理解題中存在的誤區
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多的是需要借助具象體現來實現,而抽象的物理知識,對于學生學習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在這一層面原因的作用下,學生在解答物理問題時,往往存在諸多誤區,加之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引導,限制了學生思維,進而為學生解題能力提升帶來較大阻礙。首先,是學生容易忽視題目中內容。在解題過程中,有很多學生會直接忽視題干本身,而直接解答問題,在不了解題目具體給出條件的情況下,就對題目進行思考,容易出現解題思路偏差的情況。其次,學生自身思維條件受限。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對學生的知識講解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對學生的引導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遇到抽象問題時,無法及時轉變思路,最終影響到解題效率。
二、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題能力的路徑與技巧
基于上述分析,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規避學生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教師在課上就應該對學生加以引導,借助有效路徑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與技巧。
(一)充分了解題目要求與內容
在物理學習中,理論知識的掌握是所有物理題目解題的關鍵,也是最為基礎的一項內容,而這些知識點的合理選用,則是會直接影響到解題的準確性。為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物理題目時,就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題目要求、內容解讀的重要性。然后從細節著手,逐步分析題目中潛在的各種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理,理清知識點,確定解題思路,為順利解答物理問題奠定基礎。
(二)充分利用圖形分析
初中物理知識往往是具有較強的抽象性,而在題目中這一特點也十分明顯。這些抽象內容的存在,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問題的判斷,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善于利用數學圖形思維,來對問題進行更為細致的分析,使得抽象問題能夠朝著更為具象的方向轉變。例如,如圖1所示,電源的電壓為9V,電流的變化范圍在1~1.5A之間,電壓表的變化范圍在1~5V之間,求R1、R2的最大電阻值。在解析這一問題時,不難發現這時一到動態的預測題,而解答的關鍵就在于劃片位置的異動是確定電路狀態和電表的指數。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可以通過畫出電路圖的方式,來將想象中的電路圖真實的繪制出來,借此來進行更為直觀的思考。
圖1
(三)聯系知識構建解題知識脈絡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有關知識,并將其進行有效運用,完成知識脈絡的構建,就應該在課上及時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上重視對物理思維以及學習方法、解題習慣等等的培養。因此,教師完全可以引入思維導圖,在課上指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借助這種方式,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知識之間構建練習。再比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將抽象知識具體化,為學生巧妙運用知識,理解題目含義創造有利條件。
(四)開拓學生思維
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思維方式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而開拓學生思維也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與技巧的有效路徑之一。為了應對學生自身思維局限性的這一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就應該結合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來對課堂教學方式作出完善。一方面,教師應該盡可能幫助學生在知識之間構建起一個脈絡清晰的知識圖,解題來提高學生的知識聯想能力,為學生合理運用物理知識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則是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對知識應用進行探索,使得學生思維力能夠得到最大程度上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解題需要學生在綜合掌握知識點內容的基礎上來進行針對性思考,精準分析題目方向與題意,在確認解題思路以后,再加以有效解決。然而,由于初中生在自身知識掌握、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下,物理解題準確率往往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今后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充分了解題目要求與內容、充分利用圖形分析、聯系知識構建解題知識脈絡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物理解題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解題技巧,為學生今后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華光. 提高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幾個方法[J]. 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 2015(3):46-46.
[2]李恩文. 提高初中物理解題能力的幾點建議[J]. 數理化解題研究, 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