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曉蓉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思想認知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教給兒童語言文字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走進兒童的心靈,關注兒童的心理需求,以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引導兒童主動投身到小學語文的學習實踐過程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育;兒童性
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充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準把握兒童的認知特點以及心理需求,為他們創設趣味生動的教學情境,全面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形成以兒童為本位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不斷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質量,全面優化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教師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引導者,必須在教育實踐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積極主動投身于小學語文學習實踐中,真正優化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應用能力。
1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性
小學語文的教育對象是廣大兒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兒童的認知天性,全面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結合他們的興趣需求等來精準開展小學語文教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性,就是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舍棄自身的成人化視角,無論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教學情境的創設,亦或是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都應該充分體現兒童性這一特殊性。從心理層面來認知與把握兒童性,很容易明確兒童與成人之間的區別。若從教育層面來進行認知與把握,則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好以下方面的內容。第一,小學語文教育應該緊密迎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兒童在學習以及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典型的認知規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忽視兒童的認知規律,而應該以此為準繩來科學開展語文教育。比如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科學原則,應該充分體現語文教育的層次性、階段性、遞進性,由淺入深來逐步開展小學語文教育。第二,小學語文教育應該積極體現趣味性和藝術性。兒童的認知特點,決定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保持集中。為整體提升和優化小學語文的教育質量,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趣味性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和培兒童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應該采用藝術化的教學方法,結合語文內容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語文內容與其他藝術內容的融合,充分發揮后者的“橋梁”或者“杠桿”作用,以便營造生動活潑、開放多元的語文教學氛圍。
2小學語文教育中兒童性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牢固樹立兒童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在語文教育實踐中突出兒童的主體性地位,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兒童的認知積極性,全面優化和提升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積極應用兒童性,應該科學采用以下對策。
2.1樹立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
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作為語文教育的主要引導者,應該牢固樹立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不斷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兒童為中心,全面提升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引導兒童積極開展自主預習,教師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兒童,充分發揮兒童的主觀能動性。再比如教師讓兒童成為語文課堂的主角,基于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強化和提升兒童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結合兒童的認知能力以及語文內容等,科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兒童積極開動腦筋、不斷發揮想象力,積極主動進行思考。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給予兒童充分的尊重,教師應該給予兒童平等的待遇。部分教師在語文教育中認為兒童自我認知能力不高,需要教師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布置,這種錯誤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語文教育的兒童性。為此,教師應該主動融洽師生關系,主動關心和愛護兒童,在尊重兒童的前提下科學開展語文教育。
2.2創設趣味生動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充分把握語文教育的兒童性,應該積極創設輕松活潑的語文課堂氛圍,不斷提升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一方面,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將相對抽象的語文內容轉變為形象直觀的視頻、動畫或者圖片,充分滿足兒童形象認知的需求。同時,教師還可以依托于多媒體技術來創設音樂課堂氛圍。特別是在一些詩歌或者散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采用相關聯的音樂來烘托課堂氣氛,有效激發兒童的情感共鳴,引導兒童快速進入教學情境,不斷提升自身的感受以及感觸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或者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開展語文教育。比如教師讓兒童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引導他們在把握人物性格以及情感的基礎上進行還原。當然,為了活躍兒童的認知思維,教師還可以鼓勵兒童進行思維發散。
2.3基于兒童認知來組織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精準把握兒童性這一特性,應該做好教學組織工作。同時,在教學組織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不斷優化教學組織程序,不斷優化教學流程以及步驟。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優化課程導入。尤其是在新課程的導入過程中,教師應該以調動兒童的課堂注意力為立足點,一句精彩的語言,一個響亮的口號,一個生動的故事,一個經典的對白等,都能夠快速煥發兒童的注意力,進而引導兒童跟隨教師的引導來進入語文學習實踐中。另一方面,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創設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活動,讓兒童充分感受到語文的魅力,讓兒童積極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中。比如教師結合語文教學內容積極開展課堂辯論賽,或者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語文課外探究活動等等。
結論: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教師必須充分把握兒童性這一特殊性,全面突出兒童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兒童為中心,全面調動兒童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樹立兒童性的教育理念,創設趣味生動的教學情境,科學組織語文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延會,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華夏教師,2018(01).
[2]魏小蘭,情感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亞太教育,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