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明
摘 要: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是新課程改革提出來的素質教育相關內容,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可見,將愛國主義思想滲透到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進行研究,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愛國主義思想延伸到教學中的各個方面,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愛國主義思想;滲透策略
通過學習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在進行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務必要加強對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滲透,如此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使其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可行有效的滲透措施。
1、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情感來打動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字閱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學生的情感為出發點,讓學生切身去體驗和感受課文中的情感,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例如,在學習統編版教材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第六單元《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課文中描寫小興安嶺景色的語句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夏天,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秋天,白樺和櫟樹的葉子變化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飛舞。”來感受小興安嶺四季景色的變化,體會小興安嶺春天的春意盎然、秋天的蕭條挫敗以及冬季的白雪皚皚,從而更好的去理解課文中的語言,激發學生對我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通過對課文中詞語的賞析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在對小學語文進行教學時,詞語賞析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對詞語的賞析可以有效促使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萌發。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課文中的詞語進行進一步剖析,充分挖掘詞語中的愛國情感因素,再以聲文并茂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將學生的思想引入到愛國情感的意境中,從而促使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更好的滲透于語文的教學中,充分提升學生的愛國境界。比如,在學習統編版教材中《觀潮》一文時,教師為了能夠促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文中錢塘江的天下奇觀,于是以幾個問題為切入點來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強,從而實現對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目的。當提出問題:“當你們真實的站在錢塘江的的大堤上,看著錢塘江的潮起潮落時,會產生怎樣的心境?又或者當你是觀察這篇文章的作者時,你的心理又會是怎樣的?”以這樣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切身去體會和感受錢塘江的壯觀,并通過替代作者的角色身臨其境去體驗錢塘江潮起潮落的壯觀景象,從而充分激發出學生對我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進而促使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萌生。
3、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以將愛國主義思想充分的滲透其中。例如,在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文時,其中有描述一位婦女的丈夫被外國汽車碾壓致死的事情,原本希望得到中國巡警幫助的婦女,反而受到中國巡警的訓斥,而當周恩來看到這一幕時,陷入了沉思,回想起了伯父所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而后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的問題“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學生們的回答各式各樣,只有周恩來低頭不語,這時,魏校長注意到周恩來的變化,便讓他起身回答,而他的回答堅定且清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講到這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周恩來的回答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從富有感情的朗讀中激發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情感,以及為中華振興而讀書的強烈目標。由此可見,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可以促使學生切身去體會作者的心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從而實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目標。
4、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強化
對于小學生而言,各方面的認知還處于不成熟階段,而且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適時的開展課外活動可以促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當地的歷史博物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烈士陵園等,并可以將其中愛國人士的英雄事跡講給學生聽,促使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萌生。
5、通過對教材中課文的聯想教學,將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滲透其中
通過聯想教學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充分的滲透到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并且聯想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可以對教材內容中的有關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急性加深。例如,在學習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將相和》一文時,其中有描述藺相如在大殿上用計奪回和氏璧,并將和氏璧連夜送回趙國。文中有突出強調藺相如想要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的語句,其中的“撞”更加凸顯出藺相如視死如歸的精神。而通過這個突出的“撞”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各自的想象,通過“撞”,可以充分體現出藺相如視死如歸的使命感,同時也凸顯出藺相如的對自己國家的忠誠,以此來誘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最終達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是我國新課改對素質教育的改革要求,而滲透的方式也可以是多元化的。所以,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現階段的教學現狀,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師的教學特點來科學的實施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滲透,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于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巫秋.小學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27):41.
[2]佳明強.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38-139.
[3]王海珠.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8):28.
[4]趙瑞卿.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學周刊,2015(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