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夫寬
摘要: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是師生之間互動生成的。在此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要打破傳統一言堂的限制,將學生作為學習數學的主體,給予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機會,使其在與教師的積極互動中,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掌握數學學習方法,進而推動數學教學的發展。基于此,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優化微觀結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打好師生互動前提,推動師生互動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教學策略
新課程理念倡導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以師生互動推動課堂的動態生成。所以,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積極地轉變其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打破傳統一言堂的限制,引導學生在與教師平等的交流、探討的過程中,真正參與課堂互動活動,提升數學學習能力。為了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我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時候,一般會對以下策略進行靈活運用。
一、積極的學習氛圍是師生有效互動的前提
有效的提問是實現師生積極互動的開端,其不僅可以點燃學生的探究興趣,還可以創設出輕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放下內心對數學學習的戒備,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參與數學探究活動,進而進入思維活躍的學習氛圍之中,提升數學學習效果,此時,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也就形成了。對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驅動師生互動。以“原(逆)命題、原(逆)定理”為例,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初,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其探究興趣,我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精心地設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小貓有四條腿,那么,是不是有四條腿的動物都是小貓呢?在已有生活認知的驅使下,學生自然會給出否定的答案。接著,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紅的qq賬號是123456,那么,123456就是小紅的賬號嗎?面對此問題,學生自然給出肯定的回答。那么,為什么這兩個看似相似的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呢?這自然會引發學生的思考。之后,我則鼓勵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我所提及的問題,自主發現相似的問題,以此在小組中進行總結、分析,看看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在趣味問題的引導下,學習積極性高漲,營造出積極的學習氛圍,還可以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與教師、其他學生積極互動,為在互動中扎實掌握所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微觀結構是師生有效互動的保障
課堂結構一般分為微觀結構和宏觀結構這兩部分。宏觀結構一般指教學的整體構思,在而微觀結構則涉及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如何進行、如何銜接,其直接影響著到教課堂教學質量。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想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地實現與學生互動,需要牢牢把握微觀結構,以此保障師生的有效互動。一般情況下,我在優化教學微觀結構的過程中,將學生作為數學學習的主體,立足教學內容,運用多樣的手段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以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其自主地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驗證猜想,從而在師生合作中實現問題的有效解決,扎實掌握所學知識。以“圖形的旋轉”為例,我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先利用多媒體直觀地向學生展現了圖形旋轉的畫面,以此為背景創設本節課的教學情境。在學生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我引導其認真觀察,自主提出問題。在已有數學學習能力的驅使下,有的學生提出“旋轉前的圖形和旋轉后的圖形一樣嗎?”該問題。基于此,我以小組為形式,鼓勵學生提出假設、合作探究。在其探究的過程中,我會走進小組,認真傾聽他們的觀點,觀看他們的操作,及時地發現問題,并給予糾正,從而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幫助其順利實施小組合作。最后,各小組提出本組的觀點和驗證方法,我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驗證。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獲得了自主探究數學的機會,其還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經歷猜想、驗證等,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建立對新知的感性認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是師生互動的關鍵
師生有效互動的數學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推動學生的發展。這里的學生發展包括兩層含義,一層是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一層是學學生的優質發展。互動的數學課堂,其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其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立足互動教學理念,將傳統的“教什么”“怎樣教”轉變為學生的“學什么”“怎樣學”,以此為引導,在驅使轉變其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扎實理解數學知識,推動數學思維的發展。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大腦,使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發散思維。基于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結合教學所需,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引導其在動手的過程中學會動腦,進而在學生思維的發展下,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以“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運用手中的教具,自主地制作兩個圓,并將兩個圓放在不同的位置,以此發現圓心與圓心的距離、直徑的關系等,從而在動手中,學會動腦,探尋圓與圓的位置關系。在學生自主動手之前,我立足其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就圓與圓的幾種位置關系進行直觀展現,以此使學生在觀察中,建立對其感性認知,同時以動手操作的方式驗證其猜想法,借此在教師的輔助下,推動學生探究的發展。在此次動手探究中,我同樣會走到學生的身邊,對其進行操作指導,保證其操作科學,能獲得準確的結論,同時就學生所出現的不同問題與其展開討論,以此在師生互動中,為學生指明探究方向。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理念,踐行互動教學理念,以多樣的方式創設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打好師生有效互動前提;優化微觀教學的微觀結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保障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數學操作與探究中,提升師生互動水平,進而以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建構出有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段碧.淺談師生互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現[J].課程教育研究,2017(34):122.
[2]蔣雪蘭.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6(07):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