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斌
摘 要:隨著我國的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一種有效的教育方法被廣泛運用---激勵教育,簡而言之,激勵教育就是以激勵為主,不斷激發學生潛在的潛能,以此來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和成長。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斷的對知識進行探索和學習,本文將從兩個大方面具體分析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激勵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學生
引言: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信心是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采用激勵教育是使學生產生濃厚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因為小學語文知識的復雜性,所以必須加強學生的激勵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下面對激勵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和方法做一個分析研究。
一、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要性
促進學生不斷學習和更好發展的最重要的保障性措施就是對學習進行激勵教育,只有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學生進行激勵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在性潛能,促使學生充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激勵教育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老師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心靈和精神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全方面的激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不斷學習完善自身。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赤足,老師在教學或者生活中發現學生犯錯的時候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批評學生,而是應該對學生使用激勵教育,對學生的心靈、心理上的安慰,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決心。
二、激勵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2.1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俗話說的好:世界上沒有完全相當的兩片樹葉,其實人也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因此在使用激勵教學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激勵方式,在激勵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2個方面入手。1.教學設計上關注學生差異:老師在備課中備的不僅是教學的方法以及教材,更應該是學生。雖然現在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在年齡、智力水平上存在著共性,但是除了這些共性之外的每個學生還存在著獨特的個性,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更應該注重這些獨特的共性,為每個學生設計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案。2.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學生的差異:荷蘭的一位歷史學家曾經這樣說過:教師的作用就是在于怎么樣使每個學生達到自己最高的水平。所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采用低起點、緩陡坡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每個學生的差異,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以高水平的標準要求低水平的學生,現代的教育界普遍的認為,當代的教育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相處成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去引導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激勵的方法不斷的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
2.2激勵方式的多樣化
在教學的設計、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激勵方式,但是最主要的激勵方式主要有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物質激勵主要包括給學生發一些獎狀、學習用品什么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的熱愛學習,而且還能提高整個班級的良性競爭,而精神激勵主要包括對孩子進行一些人生價值觀的引導與確立,把握學生在人生道路上的正確方向。
2.3端正教師激勵態度
老師在激勵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激勵的過程中,老師必須要把握好自己的態度,對所有的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出現偏袒學生的現象,不然在激勵的過程中不僅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反而會加重學生對老師的誤會。老師在激勵的時候特別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緒,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左右自己的思維。只有這樣的激勵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潛能。
三、結語
伴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的發展,激勵是學生不斷向前進步的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持續、公平公正的激勵。教師只有是激勵教育得到不斷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的提交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文俊. 激動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6) .
[2]潘永興.激勵教育的理論詮釋和實踐模式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