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遠潔
摘 要:目前來說,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有效的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是提高語文教學的關鍵一步,而改革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對教師教學的方法進行轉變,當然也需要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觀念進行及時的更新。而這一切的基礎是創新性的教材,這對于所有的小學教師來講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改革;小學語文;興趣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對于小學教學來說,傳統上對其定義是讀書和識字的課程,但從教學的初衷來看,其教學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好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德育,智育的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講,德育是一門極其重要的課程,是孩子孩子成長過程中,必要的課程。小學生是一個還沒有形成自己價值觀的群體,所以教師的作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要讓學生接收到正規的德育教育,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當然興趣也是培養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重點,無論何時何地,興趣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說得把握好學生的心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以后更深次的中文學習有著積極地作用。
就目前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作業壓力極其之大,即使政府一直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在他們剛剛接觸到學習的時候就得面臨著各個方面的壓力,每天需要面對各種補習班和形形色色的題目。在很多地方,教師存在著向學生灌輸著很多應考知識,輸入太多的競爭觀點,從而導致學生從小就形成對學習的一種厭惡感,感覺每天就像被束縛在籠子里,做著各種各樣的題目,根本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1]。
二.注重教育內容的改革
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在課堂上注重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教學,必要的時候采用獎品的方式進行獎勵,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教師的紀律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無論哪一個學生都很難做到一整節課都全神貫注的聽講,特別是小學生,由于自控能力較差,在所難免的會出現開小差,說悄悄話之類的現象,教師可以通過旁敲側擊的方法來提醒這些學生,以糾正這些不良的風氣。
教學體系一定要科學化,這也是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基礎,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要漸漸養成聽,說,讀,寫的知識框架,以語文知識和語言能力訓練相結合的教學體系[2]。
三.與教材相結合,關注學生
我們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可以清晰的獲取到:要讓學生更好的獲取到語文素養是教師的必要能力,所以在進行語文課程的教育的時候要充分的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之情并產生獨特的思想感情,規范學生正確的了解以及合理的運用國語,不斷積累語言的理解,培養對語言的興趣,拓展發散性思維,讓他們擁有一定的切合實際的認字識字的能力,廣泛閱讀的能力,熟練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培養起口語交際能力并且促進學生思想品德和審美情操的提高,讓學生漸漸養成良好的個人性格和品格,全面發展德智體美[3]。
務必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不能讓語文的學習變得單一而又枯燥,對于學生來講,只能被動的攝取知識,教師務必讓知識的學習充滿生機,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要讓學生的困惑在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和合作交流中得到解答,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并且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舉例來說明,在對《撈鐵牛》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它的第二段的四五六自然段講的是和尚運用水的浮力原理將鐵牛浮起的故事,針對這一特點的教學,我們可以首先在課前用木條制作教材里的“大船”,可以再準備繩子,石頭,玻璃缸。其次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操作,充分的演示故事的全過程,在結束后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其實踐的意義。最后閱讀第四自然段,充分的驗證猜想結果。比如在對《海底世界》進行重點詞匯的教學時,務必注重點詞匯,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情感,讓學生們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4]。
合理利用課件進行語文教學,語文課堂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但并不是全部都是需要進行改革,有很多優點是值得好好傳承的,所以在這邊是不能盲目的進行改革和繼承。每個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不能隨意的濫用課件,要抓住教學內容的核心,不能只專注于課件而忽視內容。
四.教學從學生的生活和知識背景出發
很多年來,教師都是教材課堂教學的傳播者和實踐者。由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僅照搬書上的知識,要懂得靈活運用,總是圍繞教材來開展教學,會導致將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上而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僅要考慮到語言學教學的特點,更需要把握好學生的心理,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一定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上,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務必要以學生的未來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將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直接經驗與現實社會所對接。比如說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描述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集中到課文之中,迫切的想跟隨老師游覽小興安嶺,會問同學們都從學習中收獲了哪些以及有哪些感受,得到了很多學生的回答。作為老師,沒有必要急于對文章總結結論,而是充分的引導學生去思考。
五.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小學的教學就應當是針對于問題的教學和解決的引導,要在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過程中,進行相互之間的師生對話,在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在許多的教師心目中,語文學習的教學都得務必放在課堂中解決,這樣才是一堂好課,但是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進步,教師們漸漸認識到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時候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和探究[5]。
由以上相關分析和實驗探究,我們認識到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組織者,需著重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應有的作用,特別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效的進行課堂的調控是重中之重,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重點放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上,對學生產生的疑惑要及時的引導解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切實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體驗思考的價值。
六.結束語
語文課堂的教學改革不僅僅只是領導所提出來的某些方面,還有很多我們發現的問題,但并沒有暴露出來的,要讓每一節課變成完美的教書育人的課程,需要我們這些教師窮盡一生去不斷地探索,實踐并且不斷的完善,不能只是看到精彩的公開課,而忽視了平時的辛勤勞作,語文課堂的改革不能只看一節公開課就能知道改革是否成功,他需要不斷的去實踐,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萬世花 .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J]. 新課程 : 上 ,2012(9).
[2]鄧龍偉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 : 學生版 ,2017 (5).
[3]朱光沖.對當前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5(2):10.
[4]鄒曉玲.科學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對當前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與探究[J].新課程學習(社 會綜合),2011(3):110.
[5]李書全.正確規范教學行為,有效推進健康發展:對當前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點滴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