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生
摘 要: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閱讀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使學生獲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傳遞,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高段;閱讀教學;課堂主體;教學質量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凸顯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氣氛,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要堅持課內課外的閱讀相互結合的原則。
一、凸顯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
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凸顯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小學生是語文閱讀學習的主體。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應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環境。小學高段語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語文閱讀方式。
小學高段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起語文閱讀的自信心。要知道,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可以激起兒童好學的興趣。兒童都有表現自我和得到別人賞識的欲望,每個孩子都非常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贊賞。在教學過程中多讓他們參與,教師經常鼓勵并給予肯定,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嘗到成功與滿足的喜悅,那么孩子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更自信。
小學高段語文教師也要在語文閱讀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語文教師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多向他人請教自己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鼓勵他們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索和研究,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也能極大地發展潛能,激勵他們勇于實踐,勤思多問,敢于創新,不怕錯誤,敢于求異。所以,教師對學生的適當鼓勵有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丑小鴨》這課時,我們可以利用引導式提問激發學生想象力,以“丑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為話題導入,組織學牛課前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凸顯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
二、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
2.1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氣氛
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氣氛。班級是孩子在學校生活的一個大家庭。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對孩子健康成長尤為重要。為此,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室內可掛貼有關讀書的名言條幅。如:“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莎士比亞”,“讀書好、 多讀書、讀好書——冰心”,“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等等。《學習園地》可以開設讀書專欄,里面張貼學生們讀書的成果,例如讀書筆記、優秀習作等。也可以充分發揮圖書角的作用,設立專門的圖書管理員、號召孩子們交換圖書資料,做到資源共享。班級也可以開展“好書換著看活動”。小學語文教師也要盡可能利用班會開展讀書活動,以活動營造讀書氛圍。班上經常開展朗誦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可以充分展示孩子的讀書成果,極大地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情況填寫讀書卡,記錄閱讀的篇目、時間、字數、摘錄好詞佳句、展示心得體會,學會積累,學會與文本對話,學會做讀書筆記;也可以鼓勵學生對作品進行再創作(會續寫、擴寫)等,為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氣氛。
2.2培養閱讀興趣以強化閱讀能力
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切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閱讀形式,如配樂朗讀、圖片觀察之后再讀、聽大師范讀等。以蘇教版五年級《黃鶴樓送別》一文為例,教師可在學生誦讀過程中利用電腦與投影儀播放楊拂風的岸邊、愈行愈遠的航船、浩浩蕩蕩的江水等圖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自然容易理解詩人李白送別好友的傷感之情。在閱讀方法上,教師應盡力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學習習慣選擇默讀、大聲朗讀或在教師帶領下跟讀等。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興趣得到提升之后,對語言的感悟能力也將隨之得到提高。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當然還需對他們朗讀的情況加以一定的指導與評價,幫助他們更加準確、流利地進行誦讀。學校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不斷調動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2.3課內課外的閱讀相互結合
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堅持課內課外的閱讀相互結合的原則。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僅是一項教學策略,更是一個讓學生進行實踐的機會。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有效的積累閱讀經驗,使學生們有效的提高自身的閱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其細膩的感情抒發借助了不同的文章體裁,所以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結合課外拓展時,應以教材的基礎上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知識,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體裁對抒發感情的作用。例如: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學完《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三首古詩詞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十五夜望月》、《秋風引》等思鄉詩詞,進一步引導學生在閱讀詩歌中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教師也可以借助課文經典的人物,在課外搜集相關人物的故事。例如學習完《狼牙山五壯士》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相關的抗日英雄故事,在了解到這些英雄身上的閃光點后,培養其愛國情感。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推薦與文章同類別的圖書,小學教材的編寫通常是選取了一本書中經典的且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所以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選擇適合高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進行課外閱讀的拓展。例如: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學完《魯賓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后,可以引薦學生閱讀完整的書籍,進而了解這些鮮明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拓展課外閱讀的知識面。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凸顯小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性。小學高段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樹立起語文閱讀的自信心,也要在語文閱讀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要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氣氛,要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也要堅持課內課外的閱讀相互結合的原則。要不斷提高小學高段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的閱讀量得到拓展,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樸俊春.試論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引導策略[J].科學咨詢 (科技·管理) , 2014, 02:92-93.
[2]何建芬.生本讓我們享受簡單——談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考[J].現代教育論叢, 2007.
[3]劉過兵.培養學生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 (A) , 2017 (3) .
[4]彭益.淺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 (小學) , 2015 (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