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芳
摘要:美術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文化是美術教育的重要趨勢和使命。美術教師有意識地探尋和利用本土文化中蘊含的美術資源,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是拓展美術課程,豐富美術課程內容,發展特色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粵北;本土文化;美術;課程資源
美術是一種文化的學習?!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鼓勵美術教師積極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當地民族與民間藝術以及人類文化的遺物、遺跡等進行美術教學[1]。傳承和弘揚民間藝術文化是美術教育的重要趨勢和使命。
一、地方本土文化資源對于中小學美術的教學價值
地方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記載著民族文化的發展歷史,是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資源。將地方本土文化融合到中小學美術教學之中,能發揮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有利于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地方本土文化是最好的愛國愛家教育的素材之一。讓學生在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完善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的立足點。本土文化是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中最為鮮活、質樸的一部分,傳達著地方民族傳統的審美觀念和美好愿望,凝聚著地方人民的藝術智慧與創造才能?,F代人不僅可以借助這些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藝術作品去理解地方先民樸素的美學思想,還能增進民族的自豪感和歸屬感。當下有不少中小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沿革、民俗風情、古建遺存、傳統技藝、自然風貌等本土文化知識知之甚少。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發掘和引入本土文化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運用、傳承和發揚,幫助他們全面認識自己的家鄉,產生對家鄉無限熱愛的情感,是實現美術教育目標的途徑之一。
(二)有利于推進美術課程改革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美術教材并非唯一的教學資源。具有獨特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是現代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如本土民間藝術中夸張的造型、大膽的用色,獨特的創意等,都能刺激學生創作的靈感。把本土文化資源融入學校美術教學,是對國家課程的完善和補充,使課程結構更完整和豐富,既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拓展美術教學資源,又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和多方位的體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進對家鄉歷史、經濟與文化發展的理解,從而有效地推進美術課程改革。
(三)有利于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對教育影響最深遠、最持久的是民族文化傳統。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依托,是一個民族擁有自尊的資本、獲得生存和延續的生命力。面對許多彌足珍貴的民族文化藝術后繼無人、瀕臨滅絕的困境,通過開發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幫助學生了解民族文化藝術存在的價值,感觸身邊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優秀民族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和鄉土情懷,讓民族文化融進學生的心靈,使之自覺地保護,主動地宣揚,由衷地熱愛,弘揚和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是現代美術教育的責任。
二、探尋和利用粵北本土豐富的文化資源
粵北韶關,古稱韶州?!渡刂莞尽吩唬骸澳匣浳幕洷弊罟爬稀盵2]。韶關地區自古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擁有豐富獨特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可供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巨大寶藏。
(一)“馬壩人-石峽文化”資源
韶關是距今129000多年的早期智人——“馬壩人”的故鄉,著名的新時期時代晚期“石峽文化”的發祥地。在石峽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陶器,其器型和紋飾特征鮮明,其中幾何印紋陶獨具特色,是珍貴的史前美術文明。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美術課程資源,帶領學生通過參觀、訪問、寫生等方式了解本土的悠久歷史和史前文明,開拓視野,感受美術對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貢獻,增進對人類燦爛文明的理解與尊重。
(二)濃郁的嶺南客家文化資源
韶關有2100多年的悠久城市歷史,是我國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匯之地,是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韶關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古建筑和古村落眾多。客家圍樓是客家人聚居而建的富有特色的客家民間建筑形式之一。韶關地區至今仍保存有客家圍樓300多座,以清代遺存為主。其風格鮮明,形式多樣,結構各異,散落于韶關地區各處。韶關擁有種類豐富的客家文化藝術,本地民風民俗保留了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包括客家山歌、客家采茶戲、花燈戲、花鼓戲等民間歌舞以及剪紙、編織、刺繡等民間工藝。把客家文化引入美術課堂,發掘其人文價值,引導學生親身體會和深入到這些本土文化當中,深入了解家鄉人文遺產,真正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培養和增強其對家鄉文化的熱愛之情和保護意識。
(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
“民族、民間美術是重要的校外課程資源,應充分利用當地的民族、民間美術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1]。韶關地區是廣東省的少數民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本地的少數民族以乳源過山瑤為主,還有畬族、京族、苗族、黎族、侗族等31個民族。不同的民族在服飾、民俗、民居等方面都各具特色,鮮明而獨特,具有優秀而豐富的美術文化。如瑤族的刺繡藝術、苗族的蠟染藝術、盛大的瑤族盤王節民俗等,這些風情各異的少數民族文化都是寶貴的美術教學資源。教師有意識地把民族、民間美術引入課堂,重視民族美術的傳承與發揚,是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對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熱愛之情的途徑之一。
(四)悠久的宗教文化資源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現象,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3]。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宗教是文化的重要載體”。2000多年來,宗教與本土文化的融合,為中國音樂、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的發展提供了養分。韶關地區宗教歷史悠久,宗教文化資源豐厚。擁有1500多年歷史的“禪宗祖庭”南華禪寺、1100年歷史的“云門宗”云門山大覺禪寺等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寺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建筑、書法等方面的實物資料。比如,南華禪寺至今保存著中國現存的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羅漢木雕群像造像。這些羅漢造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具有相當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是十分珍貴罕見的歷史文物。云門山大覺禪寺的大型彩瓷佛畫生動地刻畫了十八羅漢、二十四諸天王共四十二個佛教人物,是我國現有佛寺中獨有的巨型彩色陶瓷壁畫。把這些珍貴的、可利用的美術教學資源整合到美術教學中,有助于學生了解美術與人類文化的關系,對不同文化形式的包容、理解與尊重。
三、結語
美術課程改革給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留下了較大的空間,為傳承民族文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美術教師在日常美術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探索、拓展和廣泛利用身邊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在美術教學內容中靈活融入本土文化。教師通過營造美術文化情境,引導學生了解、欣賞和探究當地風土人情、民間建筑、民俗文化、民間藝術等方面內容,以描繪、設計、制作等多種藝術形式開展美術創作活動,增進美術學習與身邊事物的緊密聯系,較好地解決美術教材中“綜合·探索”領域教學內容脫離當地實際,學生不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更能感受到美術學習對于美化生活、美化環境的實際價值,培養他們關愛生命、關注身邊事物、關注人類社會的情感態度與行為習慣,突出本土化美術教育的特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360百科.宗教文化.[DB/OL]https://baike.so.com/doc /4781747-4997655.html]
[3]陳澤泓,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嶺表志譚[Z].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