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迪勇
摘要:教學中,教師的旁征博引更便于幫助學生直觀深刻理解知識,豐富教學資源的挖掘和引入,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具魅力。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以輔助學生的理解,讓大容量的課堂提升學生的興趣,讓教學內容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挖掘措施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幾點教學措施和教學方法,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挖掘資源;教學
一、挖掘生活化資源
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師在挖掘教學資源時,要尊重知識的產生過程,從知識的來源——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作為學生新知的增長點,充分利用起學生在生活中所積累的一些資源,并將其歸納整理,以更加系統的方式整合起來,讓生活化的資源作為學生感知理解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系統性思維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的提升,充分發揮生活化資源的作用和效果,讓學生的學習得以提升。例如,在《觀察物體》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時,所看到的物體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挖掘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資源,如:小豬存錢罐、楊桃等,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中觀察相應的物體,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不同角度物體的形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在熟知的物體觀察中,從正方、左側、上方等方位觀察物體時,也就認識到物體觀察的不同特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將不同的小方塊組成一個立體圖案時,我們也可以在不同的方位觀察,如果我們能將不同視角中所繪制的圖形整理出來,我們便可以將立體圖形勾勒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生活化資源作為學生的感知基礎,學生對新知學習的陌生感降低,學生對新知學習的動力更強,學習樂趣更濃。再比如,在《平行四邊形》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教師可以挖掘生活中的一些資源,如伸縮門、伸縮性晾衣架等,讓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的特點。通過學生的總結分析,學生認識到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是對邊平行且相等。此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資源為依托,讓學生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穩定性不強這一特點,幫助學生獲得進一步的生活感知。在以上教學方式下,學生借助生活化的資源感知學習,學習樂趣更強,對新知的理解深度更深。
二、挖掘活動性資源
活動是增進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教師所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親身經歷、親身探索、親自感知和思考,這種方式下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真正經歷對新知的加工過程,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知識素養、能力水平。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活動性教學資源,以活動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可能性》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可能性的含義,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開展活動,并將學生活動的結果投放出來,引導學生思考:三張卡片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小明可能會抽到什么節目?(2)小明抽完還剩兩張,接下來小麗會抽到什么?(小明抽到跳舞)(3)最后只剩一張,小雪會抽到什么?(小麗抽到了朗誦)。以上方式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抽到不同的簽,體驗可能性、不可能、一定等概念,讓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感知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隨后,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可能性的大小,教師創設如下活動:在盒子中放四個紅色小球和六個藍色小球,并引導學生先估計一下,在下面兩個盒子里摸小球,能摸到哪種顏色?有可能摸到黑色的小球嗎?摸到那種小球的可能性更大,請你在小組內通過摸球活動思考分析,在可能性大小的影響因素。通過以上教學內容的呈現,活動性教學資源讓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感更強,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足,學習樂趣也就隨著學生對活動的參與而變得更加濃厚。
三、挖掘直觀化資源
在不少學生看來,數學知識是抽象的,是難以理解的。為改變學生的這一認識,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挖掘直觀化教學資源的方式開展教學,讓直觀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深化學生理解,降低學生對新知學習的難度。例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感知分數的意義,體驗分數的含義,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向學生投放一個長為2m的木條,被截至4段后,每段木條占總木條長的比值,從而幫助學生理解1/4的含義。再比如,教師將小麗媽媽切蘋果的圖片呈現給學生,平均將一個蘋果分成三份,分別給媽媽、小麗和爸爸。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小麗所分得的蘋果占整個蘋果的幾分之幾。通過以上直觀教學資源的呈現,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分數的含義:分數可以表示整數除法的商,在表示整數除法時,要用除數作分母,用被除數作分子。用關系式表示:被除數÷除數= 。以上教學方式下,教師所挖掘的直觀化教學資源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參考性資料,也是輔助學生理解的重要教學資源。
總結
教學資源的挖掘目的,是幫助學生充分感知理解。因此,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挖掘,需要從輔助學生感知理解角度出發,通過生活化教學資源、活動性資源和直觀性教學資源的挖掘,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加豐富積極的體驗,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施琦.挖掘教材資源 增強應用意識——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中分數應用題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8(17): 85-87.
[2]史銀娟.生活中的數學更能扣人心弦——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223+270.
[3]陳珊芬.小學數學課程隱性資源的挖掘[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4,15(09):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