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偉 朱思怡 胡石剛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社區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細胞,人們對社區托管寄予了更多的期待。文章通過對長沙市岳麓區部分社區進行“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模式探索和推廣性研究,以彌補現有傳統模式下長沙市岳麓區兒童托管模式的不足及滿足社區兒童校外托管日益增長的社會需要。
[關鍵詞]社區兒童 托管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D669.3;D669.5 文獻標志碼:A
2017年、2018年教育部連續兩年出臺了有關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小學生減壓減負得到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對課后托管的相關政策也相繼出臺,然而廣大家長卻是從“四點半難題”,進一步升級到“三點半難題”。“孩子放學去哪兒?”也越發成為社會各階層焦點問題。而社區作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社區兒童校外托管也因此被寄予厚望。
一、“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的問題審視
我國的托管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但是相比于發達的西方國家較為系統完善的課后托管體系而言,無疑還是屬于發展階段。目前,社區兒童校外托管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一)政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引導監管
目前,我國小學生課后托管長期處于一種“監管混亂”“收費混亂”的“混亂”狀態。市場運作的以營利為目的的各類托管服務機構,歸屬權混亂,缺乏監管,更是嚴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1]。而社區兒童的托管問題尤為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對社區兒童的托管方式不夠重視。當前政府對小學生的托管傾向主要還是依托于學校,其次是市場上的各類托管機構,對于社區兒童托管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其二,對社區兒童托管機構的監督指導程度不夠。一些社區兒童托管機構就放在破舊居民樓中,未有專用的場地,不僅課后學習的環境惡劣,而且社區兒童的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二)家長“求分心切”,盲目跟風報班
家長都有望子成龍之心,希望孩子從起步線就開始領跑,把孩子的教育作為家庭的頭等大事來抓。為了更好地使孩子獲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于是報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并將之與學校學習成績掛鉤,凡是能提高學習成績的,那就多報,對于成績提高不明顯的輔導則是避之不及。家長這種“求分心切”,嚴重忽略孩子們自身的興趣愛好,這并不利孩子健康的成長,父母需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從心里關心孩子的成長[2]。對于兒童校外托管,家長需合理選擇、適度選擇,不能盲目跟風,對托管機構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托管機構并不能讓孩子的成績一定提升了。因此,家長要認識到托管機構的本質,避免盲目付出了報酬卻事與愿違,得不償失。
(三)社區服務意識不強,缺乏經驗指導
我國社區當前服務意識就社區兒童托管服務而言,相較于西方國家仍有不小差距。各社區未能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社區兒童托管之經驗。目前,社區兒童托管仍然處于相對“原始”階段,即照看孩子人身安全,輔導孩子學校功課,幫助其完成家庭作業。教學模式單調單一,師資力量更是薄弱,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也是良莠不齊,嚴重缺乏經驗指導,讓人擔心不已[3]。
二、“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監管力度不強,缺少法律支持
我國目前對于課后托管機構仍未有明確的法律文件對其進行規范,托管機構良莠不齊,急需規范管理。再者課后托管機構提供的服務除了教育之外,還包括中午餐、接送等不屬于教育范疇的服務[4]。教育性、社會服務性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使得校外托管行業更顯復雜性,故不能將它等同于一般營利性服務機構。而這也使得對口管理部門涉及工商、教育、衛生等部門,是各自分開監管還是聯合監管,這些都是需要上位法在法律層面予以明確的支持。社區兒童托管更是嚴重缺少地方性文件予以幫助支持和劃分其屬性,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這都是需要政府幫助其建設管理并監督。
(二)家長重視程度不夠,過度聚焦校內
當前,我國家長,尤其是雙職工家庭,對于社區托管重視程度明顯不夠。通過調查發現,絕大部分社會家長對于托管是非常關注在意的,但僅限于“校內托管”和市場上各類輔導培訓班。對于社區兒童托管則抱有懷疑不看好的態度。家長在選擇托管機構時,最先看好的基本都是校內托管,認為學校的托管是讓人放心的,對于孩子的學習幫助是更為有優勢的。家長這種過于聚焦學校的心理無疑是給政府、學校不小的壓力和給社會導向產生一定的偏差。
(三)社區服務指導較小,缺失相關經驗
西方發達國家兒童托管服務主要依托于社區進行,而我國社區當前在兒童托管服務方面服務力度還有不小差距。我國社區在兒童托管服務上面更是沒有任何完全成功的經驗讓我國各社區去借鑒學習,嚴重缺乏相關經驗。當前社區的兒童托管服務還是停留在初級階段,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在自行尋找發展方向[5]。通過對長沙市岳麓區各大社區的走訪得知,當前的社區兒童托管服務基本都是依托于市場,社區非營利性的托管服務機構基本沒有,更未將其與互聯網的發展優勢緊密結合起來。
三、“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的路徑選擇
(一)深化改革,凝聚共識
我國課后托管服務機構主要以營利為目的,歸屬權混亂,缺乏監管與規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社區兒童的校外托管更是缺乏明確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再加上學生家長對社區當前的托管模式和方法的抵觸,社區兒童校外托管地位更顯尷尬。社區托管既有營利性質的,又有非營利性質的社區化管理,又由于缺乏政府的制度安排、資金和師資力量的支持而顯動力不足。
這些情況與我國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缺失以及托管的性質、責任歸屬和實施方式等尚不明確直接相關。因此政府要擔起職責,持續深化托管教育改革,凝聚社會共識,不僅要負責安排社區托管服務的生產和供給,還必須對社區托管服務的參與者給予支持、指導和監管。另外,其要從宏觀層面為社區兒童校外托管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從中觀層面建立規范有序的社區兒童校外托管運行體系;從微觀層面有重點地對社區兒童校外托管實施方式予以安排和指導,推動我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的制度建設,從而保障社區兒童校外托管的良好有序發展。
(二)改變觀念,合理選擇
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國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愈發提高,因此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的重視。然而,目前我國廣大家長對于托管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認為托管就是幫孩子報各種各類的輔導學習班,只要使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就是好的,而對于其他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實踐活動則關注不夠。因此,對于托管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向“分”看齊,孩子的全面發展更為重要。再者仍有不少家長對于社區兒童托管有不少誤解,并且對校辦托管格外“鐘情”,片面認為學校的托管是安全和質量的保證,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進步。鑒于此,廣大家長迫切需要改變自身教育觀念,根據自身需要合理選擇,切忌盲從。
此外,政府也應改變自身觀念。作為托管教育改革的主導方,在加強托管教育改革同時,不能只將壓力集中在公辦學校,更應多方位地提供可以供廣大家長合理選擇并行之有效的托管方式,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家長的部分偏見。
(三)加強學習,提高服務
盡管社區兒童校外托管的問題日益被社會各階層人士所關注,但是在理論層面對其關注較少,并且研究較為分散,尚未形成系統的、可供現實社會借鑒研究的理論成果。因此,加強學習更顯重要。首先,政府應加強學習西方發達國家在社區托管教育方面的先進經驗,學習先進的托管教育改革經驗,尤其是西方各國在社區兒童托管方面的獨到之處,將之與我國的社區兒童托管情況相結合,找出一條適合我國社區兒童托管的改革之路。其次,社區在兒童托管服務方面要加強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顧丹霞.關于社區兒童托管模式構建的探索[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4):20- 21.
[2]長沙市兒童托管的童托現狀管與的對策思考[J].新湘評論,
2015(5):57- 58.
[3]吳開俊,孟衛青.治理視角下小學生課后托管的制度設計[J].教育研究,2015,36(6):55- 63.
[4]周紅霞.發達國家小學課后托管政策的比較與借鑒[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6(6):36- 42,29.
[5]陳博聰,陳榮榮,龍妮.兒童托管班教育實效性問題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8,5(14):349- 350,362.
★基金項目:湖南省大學生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互聯網+背景下社區兒童校外托管模式研究——以長沙市岳麓區為例”(湘教通〔2019〕219號,項目編號:S201912303014);湖南省教改項目“管理類專業學生行政能力培養的模式研究與實踐”(湘教通〔2018〕436號)以及“管理學原理”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湘教通〔2018〕381號及〔2019〕266號)建設階段性成果。并在此十分感謝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易想和副教授對本論文的傾力指導。
作者簡介:謝宏偉(1995—),男,漢族,安徽安慶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主要研究教育管理;朱思怡(1998—),女,漢族,湖南醴陵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胡石剛(1996—),男,漢族,湖南嘉禾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