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軍
摘要:信息技術是當前課堂教學中最常用輔助手段,尤其新課程改革之后,傳統“機教”的固定形態被賦予了更多創新的“玩法”,微課就是其中重要的呈現性形態之一,它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形式,新的變化和新的成長。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很多學生無法在當堂消化知識,微課就成為了最好的補充和延伸。本文就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微課進行了簡單的講述,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教學;結合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要求數學教師轉變教學思想,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變成為知識引導,注重對數學教材的整理,提升與拓展,合理的規劃課堂教學,創新方式,了解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個體,運用現代化教學裝備提升教學質量。然而,即便是新課程改革指明了道路,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雖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但卻不能有效結合“學情”,使得教學收不到最佳的效果。那么,如何更好的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更大限度的發揮微課的教學優勢呢?以下從三點進行簡單闡述:
一、運用微課,要注重于數學學科特點進行深度結合。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如火如荼,微課已經成為當前學校課堂教學中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將數學知識點融合到視頻中,通過對知識點的著重講解和延伸,既推動了數學教學的發展,提升了教師教學的效率,又方便了學生在課下的學習與探索,在為學生服務的遵旨上優勢顯著,但最終的成效都在教學中體現。所以,想要更好的運用微課,就必須要注重它與科學特點之間的深度聯系,體現出數學的概括性和邏輯性特點,這樣,才能讓微課的使用更有價值,更好的為數學課程服務,引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積極的探索。比如,在講“數列”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定義以及通項公式和前 n 項和公式,我會制作微課視頻,時間不會太長,以 5-8 分鐘為宜,微課視頻不同于傳統的教學課件或者教學案例,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在視頻中,我設計了定義展示、公式指導和輔助練習三個項目,使高中生在觀看過程中可以做出及時的反應,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微課進行教學的同時,我也會及時征求學生的意見,為以后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二、運用微課,要著力于提升教師對于知識引導效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也就是說在課堂教學中的過程中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遠遠優勝與對知識的灌輸。尤其是課程改革之后,更加強調“以生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尊重學生個體,不能簡單,粗暴的進行知識的灌輸,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提升成績,而更多的是通過方法的傳授和引導,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進而改變傳統“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培養出正確,良好的學習習慣。相比較于枯燥,單一的課堂授課來說,微課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內容,形式都會比較多樣化,教師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故事,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形式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習就會事半功倍。于此同時,學生積極學習,探索,就會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得到綜合素養的提升。比如在講“三角函數”的時候,因為三角函數與以后的教學內容聯系密切,所以為了讓高中生把基礎打好,我會利用微課進行引導教學,把枯燥的教材內容轉換成生動的視頻資源。將三角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以及三角函數的簡單應用等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從總體上對三角函數有深刻的了解。數學教材中列舉的三角函數的公式是日常要應用到的,其中還有一些推導公式沒有列舉出來,我會讓高中生在學習了微課的內容以后分小組去討論,自主學習和探索這些公式,增強學生對三角函數的解題能力。
三、運用微課,要擺正其輔助和從屬的課堂位置關系。
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老師,亦或是數學本身,微課都是一場思想上的革新,它一方面通過短小的視頻凝聚教學重難點的講解,另一方面又方便儲存攜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包括暫停,重放等等。微課也因此備受師生歡迎。然而,即便它優勢再多,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微課始終是一種輔助的手段,是叢書的關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主題地位和自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好輔助手段的優勢,不過盲目的因為微課有優勢,就取代教師或者課本,這是萬萬不可取的。如果在教學中,教師用微課代替講課,那么就從傳統的“人灌輸”變成了“機灌輸”,學生依然是被動接受,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意識。
總之,隨著社會科技發展,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微課為代表的現代化教學技術方式已經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普及,教師們既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認真學習探索,又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抓住教學的本質,充分利用并發揮好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的優勢,提升課堂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莊迎娟.淺析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才智,2014(32).
[2]張自超.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70)
[3]郭文.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吉林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