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時的作業或試卷的批閱中,用心地寫一些與學生交流的語言——心語,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我們在教學中產生不斷的驚喜。
關鍵詞:心語;驚喜;激勵;尊重;反思;溝通
小學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不僅體現在課堂,也要注重作業的批閱上。這也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批改作業或試卷時,我除了用傳統的打“√”、“×”及圈圈點點、刪刪補補外,還特別注重用心地寫一些與學生交流的語言——心語。心語多以鼓勵型為主,它便于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學習中的優缺點,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究竟“心語”能帶給我一些什么驚喜呢?下面,我就教學中的一些例子具體談一談吧。
驚喜一,激勵作用。激勵就是激發鼓勵。一般地說,激勵就是以某種刺激為引誘,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心語就是刺激學生的誘因。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需要,那么激勵方法也應該不盡相同。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業,在不同場合所做的評價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優等生更上一層樓,使中等生改正缺點、發揚優點,使暫時落后的學生能克服畏懼心理,樹立信心。記得在一次英語測驗后,我班的小標同學拿了88分。但以他的水平遠遠不止這個分數,因為這位同學的智力是相當好的,只是課堂紀律散漫,粗心大意,寫字馬虎而已。我就在試卷上適時地給他寫上這樣的評語:“小朋友,怎么錯了一些簡單的題目呢?這次的測驗都比較認真了,有進步了,字也寫得比以前好了。這也是值得開心的!但離我對你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哦!同志仍需努力!OK?”之后,小標同學為了“同志仍需努力”這句話語,課堂上認真聽講,學習變得刻苦努力、認真、細致。在之后的幾次測驗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當然他也希望每次老師在他的作業或試卷里不斷寫下新的話語。
驚喜二,尊重作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被人發現被人尊重,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作業本上老師的寥寥數語會為他們的期望增加信心,會為他們的目標堅定信念,會為他們的奮斗增添勇氣。記得有一次我在復習課上進行第六單元的單詞聽寫,改作業本時我在一個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聽寫本上寫到:“今天的聽寫有點令老師失望哦!是不是昨天晚上沒有認真復習呢?還是課堂上老師給你的復習時間不夠?不過沒關系的,你今天中午可以單獨來找老師,相信在老師的輔導下你一定能行的!”學生收到作業本后,主動地來到我的身邊,讓我去輔導他,果然全部單詞能過關了。第二天我收到了他的回復:“老師,非常感謝您!請您相信我,我一定會加油!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令你滿意的成績的。”還在后面畫了一張笑臉。在面對糟糕的聽寫時,我沒有絲毫的埋怨,而是婉轉地把責任攬到自身,給學生留足了面子。面對教師的尊重孰能無情,學生回報給教師的是更高昂的學習熱情,更主動的學習態度,更堅韌的意志品質。一句話:“請您相信我,老師!”,多么可愛的孩子,可見尊重的力量是多么巨大。
驚喜三,反思作用。通常情況下教師反思的依據是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作業效果,有的學生課后的作業是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的,教師就不太容易判斷孩子究竟學得如何。我就積極鼓勵學生在寫作業時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動留言給我。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為課后反思,調整教學留下了有力的依據。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some與any的用法時,在課后作業的一道選擇題Would you like______ coffee?中,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any這一個選項。其中小年同學在作業本上留言:“老師,我對這一道選擇題有疑問,你說any用于一般疑問句,但我覺得這題應該是用some的,您能為我講解一下嗎?”看完學生的留言,我恍然大悟,立即回復:“小年:你的問題非常好,老師明白你的意思,這也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解some與any的用法時的一個疏忽,到時課堂上我會再進行認真地講解的。謝謝你!”由于學生的疑惑,引起了我的反思,說明自己在教學上還存在不足,應進一步去改進和提高。下一節課,我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了重點引導講解,從而突破了這一重點。
驚喜四,溝通作用。在教與學的互動中,我們應該架起師生心靈溝通的友誼橋梁。課堂中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句關切的話語,一句真誠的祝福,都能帶給學生愉悅的心理享受。如果把課堂中的溝通延伸到課后,在作業本上相互傳遞教與學的收獲與遺憾,用老師的愛心換得了學生的信心,用老師的真心消除了學生的戒心,用老師的熱心贏得了學生向真向善向美得一顆顆純真的心。
一個恰當而適時的心語,不僅是對學生作業完成質量的評價,更是給了他們一份鼓勵,一份信任,讓他們對學習英語時刻充滿信心與興趣,并積極努力、勇往直前。 “心語”有時會簡單到一個“小笑臉”、一個“very good!”、一個簡單的“獎”字……。但是,它在學生的心海中卻能激起陣陣漣漪,產生一股暖流,生成一絲激動,流露一種感激,收獲一份成功。循循善誘與層層呵護,一次又一次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差錯在交流中不斷修正,妙解在對話中逐漸生成。
是的,如果老師們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探究他們的需求和內心活動,用真誠的話語去點燃學生奮發的火花,相信在我們的教學中更會有不斷的驚喜。
參考文獻
[1]《英語輔導報》(小學教師版)總第174期,2005年1月24日,“LEARNING ENGLISH”(小學教師版)總571期,2005年2月15日。
[2]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年第6和9期。
[3].B.A.蘇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編譯 《給教師的建議》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鄧健敏,1980年11月,女,廣東三水,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第二小學,小學英語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在和諧師生關系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盡量做到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也喜歡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