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標
摘 ?要:語文學科同數學學科本質的區別在于,語文是文本性的內容,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理解,而數學學科屬于理論性學科,重在實踐與創新思維。作文文本型的內容,無論是朗讀、討論、交流的過程,都離不開活躍的氣氛。在教學過程中,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之一。
關鍵詞:氛圍;高校;情境;興趣;互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前做好“三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是基本工作,這“三備”都包含著一個共同的內容——氣氛。備學生是了解學生的特點,掌握學生的知識儲備水平與結構,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其中就蘊含著針對學生的特點如何營造合理的氣氛。備教法是對氣氛營造的直接體現,教師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時要著重考慮如何恰當地營造合理的學習氛圍,把握好這個“度”。既不能過于沉悶,也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氛圍亂了課堂秩序。近年來,我們不斷對課堂進行改革,推廣新觀念、新方法,不斷把傳統的“教師為中心”觀念向“學生為主體”傾斜,教學手段多樣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少數教師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停留在舊模式教學上。學生對我們敬而遠之,造成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習,不愿意表現自己,課堂效率與效果不理想。因此必須充分調動語文課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一、情境的創設
情境創設是激發課堂氛圍的載體,情境創設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現在流行的多媒體情境創設、實物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等。我們要根據學習的需要靈活的選用合適的情境,這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如在教學《武松打虎》時,我們可以通過課件展示打虎的動畫,通過形象的動畫把武松打虎的動作形象展現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對應的動作到教材找出對應的詞或句,那么這節課的重難點就解決了。許多課文的教學,用有關課文的實物和配樂朗誦課外等內容,為學生創造一種逼真的視聽結合的背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馬上使學生充滿激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且他們積極配合教學活動,對于提問他們都積極回答,而且他們都很積極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大家討論解決。整個課堂馬上活躍起來,課堂氣氛顯得那么活躍,那么輕松,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體現課堂的平等地位,把學生當做主體、主角;另一方面,互動是教學的需要,在師生間的互動過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學生面臨知識點的瓶頸,從而找出合適的方法及時地解決。但師生間的互動不能太“造”,應根據教學內容實際進行互動。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有些教師為了體現師生互動,也會提出一些問題,但在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還是配合老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提問回答很不自然。有些提問不能體現對學生的啟發引導作用,“為問而問”痕跡很濃,自然不可能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所以說,互動的時間點很重要,恰到好處地運用互動將大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刷子李》時,哪個環節應該互動?其實互動的地方有很多,一是徒弟為什么懷疑“刷子李”?二是“刷子李”為什么穿白衣服?三是學習《刷子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這三個疑問點都是很好的互動點,既能解決課文的知識點,又能通過互動很好地活躍課堂的氛圍,使課堂氣氛達到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也會更加深入。
三、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人們通常走這樣一條成材之路:興趣—愛好—鉆研—成功。興趣是獲取知識,擴大視野,豐富精神生活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積極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有著好奇心理、疑問心理、愛美心理和活潑好動的特點。作為老師因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交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情景。在課堂上創造情景的方法有很多,我們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提供具體的內容、生動活潑的形式、新奇動人的事物,以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四、學會正確客觀評價
在課堂上學生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確的猜想,或者是一種應急性回答,或者設想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構思以前出現的一些新奇觀象等。教師不應該一棍子打死,素質教育作為一種高質量的教育,教師應樹立和諧教育意識,即教學過程中做到:師生加強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勵提問、鼓勵辯論、鼓勵創見、關系和諧。評價是制約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評價也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所在。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能隨心所欲,不能以個人喜好為標準,不能帶有主觀偏見,多一點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通過評價,師生之間產生心靈世界的強烈共鳴,產生思想的火花,產生對學生進步發展的強大動力。
有些教師上課過于古板,圍繞課文內容,中規中矩。我們要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敢于說話,敢于爭辯,無需顧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所以,在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讓學生將自主學習實踐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不斷激發他們探究的愛好,肯定和鼓勵他們的點滴發現,像愛護幼苗一樣呵護他們的創新意識,使師生關系、同學之間的關系始終處于和諧狀態,使每位學生都能參加到自主的學習實踐活動中去。
總之,課堂活躍的氣氛是高效課堂的前提,我們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合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取得的成就要做出正面的評價。只有調動好課堂氣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熊光譜.淺談如何活躍語文課堂氣氛[J].《新課程(小學)》 2012年01期
[2]張欣.如何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氣氛[J].《考試周刊》 2012年20期
[3]班雪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營造 [J].《速讀(中旬)》? 201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