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花
摘要:小學英語是小學教學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小學英語的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其不僅要求小學的英語教學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把所學到的知識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為此,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師在組織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時,需要優化教學的環境,啟發學生的英語意識;豐富教學形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致;開展教學活動,達成高教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方法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深入和強化,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高效課堂的構建。就當前的小學英語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盡管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漸顯露出來。比如,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效偏低,學生在課堂中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缺乏熱情和動力,高效課堂的構建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支持最為嚴重,針對小學英語教學當中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本文從優化教學環境、豐富教學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等三個方面來談一談該如何實現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改善教學環境,啟發學生的英語意識
小學英語是一門比較注意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學科,而學生的英語語言的構建需要在良好的環境下才能順利的進行。為此,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時,需要以啟發學生的英語意識為目標,通過優化教學環境來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
例如,在“Colors”一課當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認識Blue、red、green三個單詞,通過學習,能夠運用What colour is it ? it’s …來進行提問和回答。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展開一次辨別顏色的游戲活動。在本次游戲當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顏色的卡片,讓學生從這些卡片中隨機抽取一張卡片,并讓學生根據所抽取卡片的顏色說出這種顏色的具體叫法和如何拼寫。通過開展本次游戲活動,可以讓學生踴躍的加入本節課的學習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豐富教學形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教師單一的、缺乏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是無法有效引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和動力的,同時這也是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背離的。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融入信息技術手段,則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達到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目的。為此,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時,應該對信息化的教學予以重視,通過加快教學的信息化構建,進而引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致,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和教學手段的豐富和發展。
例如,在“Shopping”一課中,根據本課內容可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借助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有關購物的內容。在本節課的教學當中,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些有關購物的掛圖,進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入本節課的教學。接著,教師可以把本節課當中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重點制作成PPT,利用PPT課件把本節課的內容以簡單和易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進而讓學生對于本節課學習起來更加的容易和快捷。然后,教師可以就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進而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資源整合優勢,在網上搜集并下載一些有關購物的視頻素材,并將這些素材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觀看視頻之后并用自己學過的單詞和語句對視頻內容進行描述。
三、開展教學活動,達成高教教學的目標
學習英語知識的目的就是可以將所學到的知識內容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本領。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組織開展小學英語教學工作時,不僅需要對課堂教學予以重視,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實踐教學重視起來,通過開展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本領,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Buying new clothes”一課當中,教師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以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購買衣服的情境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可以準備本次活動中需要用到的一些衣服,并準備一些購物需要用到的紙幣。接著,教師可以選擇一部分學生讓這些學生扮演到商場購買東西的顧客,而另外一部分學生則扮演商場的銷售人員。然后,由此展開顧客到商場購買衣服的情境。在本次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利用英語進行交流。通過開展本次活動,不僅可以學生切身實地的體會購物的樂趣,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感受導學習英語知識的樂趣。
總的來說,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組織和開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其不僅需要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做好教學工作,積極的探索新型的教學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為目標,通過構建高效的英語課堂,進而引發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致,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多研究和運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 梁麗亞.如何創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3(4).
[2] 李艷文.淺談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J ].學周刊,2016,(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