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至賢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成為了教育行業探究的重要課題之一。中職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成為了社會“毒瘤”,學習成績差、喜歡違法亂紀、素質低下成為了他們的標志。基于此,本文要重新看待師生之間的關系,嘗試與學生交朋友,以期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關鍵詞:班主任;中職生;管理工作
中職學校的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生活和學習能力,但是因為成績差、素質低備受家長和教師的歧視,讓其身心受到傷害,行為更為叛逆和偏激,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認識到這一危害后,筆者反思了自己的管理行為,主動放低身段,嘗試與同學們交朋友,以此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效率。
一、學會尊重,正確看待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種較為親密的關系,教師關愛學生、學生敬重教師,師生關系和諧。但是在中職學校,因為學生的調皮搗蛋和惡劣行為不得不讓班主任們選擇一種粗暴的管理方式,不僅加劇了師生關系的惡化,還沒有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基于此,筆者決定改變管理策略,嘗試尊重學生,正視師生關系,建立一種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
如,班上學生劉某就是典型的“中職生”,他學習成績差,喜歡特立獨行,更喜歡和教師“對著干”,成為了臭名昭著的“問題生”。這一次,又有任課教師向筆者反映情況。雖然筆者已經多次批評劉某,但是成效甚微,因此這一次改變了策略,決定先了解劉某的情況,與之建立朋友關系,再以朋友的角度勸說劉某改正錯誤,以期取得成效。于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筆者先去劉某家做了一個家訪,得知劉某是單親家庭,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親生活,而父親為了生活四處奔波,無暇管教劉某,導致劉某學習成績差、到處惹是生非、還結交了社會不良青年,經常逃學,甚至萌生了輟學的念頭。等到意識到劉某存在的問題后,其父只好將其送往中職學校,希望其繼續接受教育。與劉某的父親進行交談后,筆者認為劉某的種種“挑釁”行為只是為了達到被學校開除的目的。于是,筆者找來劉某,將任課教師反映的情況告知了劉某,但是沒有批評教育他,而是表達了和他交朋友的意愿。沒有受到應有的批評讓劉某十分意外,筆者提出想要跟其交朋友的話語更是出乎劉某的意料之外。因此,劉某沒有立即答應,推辭要考慮一下。接下來的時間里,只有一有時間,筆者就會詢問劉某考慮的結果,最終讓劉某答應了筆者的請求。為了盡到朋友的“義務”,筆者每天都要抽空與劉某聊天,對劉某的喜好、行為、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等到時機成熟后,筆者以朋友的身份勸導劉某放棄輟學的念想,好好完成學業,做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經過一次次的勸解后,劉某終于反省了自己的行為,逐步改正了自身的缺點,成為了一個奮發向上、尊敬師長的好學生。
二、學會賞識,正視學生點滴進步
班主任的一個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平常的話語都會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影響,因此,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即使是面對“厚臉皮”的中職生,教師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情緒,以鼓勵代替批評,學會賞識學生,給予學生肯定,幫助其建立學習自信心。
筆者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善良的,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的空間,每一個問題的出現都是有源頭可尋的,因此,筆者要做的就是正視學生的問題,尋找合適的解決途徑,學會賞識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從而讓中職學校的學生也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于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筆者用鼓勵、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們的行為:思想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身體上有所行動就給予肯定,哪怕是為他人撿起一塊橡皮、為教師擦一次黑板,為家長倒一次水,給陌生人指一次路,都是一種進步的象征,都會得到筆者的表揚,從而促使學生樹立學習和生活上的自信心。
三、學會寬容,營造班級寬松環境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教師愿意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嘗試以學生的視野看待事物,學會換位思考的一種表現,只要這樣才有可能與學生成為朋友、有效地解決問題,提升管理效率。
青春叛逆時期的學生總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各種問題:喜歡攀比、情緒變化快、喜歡挑戰家長和教師的權威,在考試中作弊、打架斗毆、偷取他人錢財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給班主任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但是筆者認為這是一定年齡段的孩子們不可避免的行為,應該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原諒。只要學生愿意改錯、愿意進步,筆者就會以一種發展的、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目的是為班級營造一個寬松自由、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與孩子們成為好朋友。當然,寬容并不是指毫無原則地原諒學生的一切行為,而是要視情況而動:對于屢教不改、故意犯錯誤和蓄意傷害他人的行為都不值得原諒,應該受到嚴厲的管教。
綜上,中職學校的學生雖然令班主任頭痛不已,管理工作更是困難重重。但是筆者認為只要班主任付出耐心、愛心和真心,想方設法與學生搞好關系,學會尊重他們、賞識他們、寬容他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一定能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慧.淺議中職班主任工作如何開展[J].科技風,2019(13).
[2]孔德博,管春風.班主任應處理好的五種關系[J].教學與管理,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