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輝
摘要:新課改的推行與不斷深入,使得我國美術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受到高度重視。但是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在開展義務教育時,未能全面落實新課改要求,在開展美術教學時也只是保留七八年級學生的美術課,甚至一些私立學校或者個別學校直接取消了美術課,這就說明在我國欠發達地區,初中教育未能意識到美術教育重要性,并且未能給予美術教育應用的地位,本文將對當前農村中關于美術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對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農村地區;初中教學;美術教育;有效策略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應試教育中的科目仍然占據著主流地位,化學、物理、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成績,也是每個學校關注的重點。但是例如思想品德、體育、美術、音樂等科目,因為與初中考試沒有直接聯系,因此都被統稱為“副科”。美術教學也是其中一部分。雖然我國正在大力推廣新課改,但是很多學校的管理人員口頭或者理論匯報中對“副科”有一定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副科”仍如同虛設,其地位在短時間內難以發生變化。但是有時也有例外情況,比如一些學校管理者思維十分活躍,他們會將與美術學科相對應的特長生培養成特招學生,但是在辦學過程中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推行素質教育,而是希望通過培養美術特長生來提高自己學校的升學率,其辦學宗旨與真正素質教育理念呈背道而馳狀態。
1.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1.1學校缺乏重視程度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農村地區對于教育的理念與城市發達地區截然不同,美術教育呈現出邊緣化態勢,這主要表現在后勤保障、課外作業、教學條件、課程安排等多個方面,并且是師資力量也十分薄弱,教師待遇較低,很多教師因為長期不受到重視,最后選擇改行。除此之外,因為學校不愿意給美術教育花錢導致學校教學條件落后、沒有專業畫室等。
1.2師資力量薄弱
在開展美術家教育活動過程中,一個優秀、稱職的美術教師,是學生學習與羨慕的榜樣,同樣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教師能夠激發學生才能,帶領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但是因為我國美術教育長時間處于邊緣化位置,受到學校、教師、家長等忽視,但是我國目前十分缺乏專業的美術教師,即使有優秀的美術教師,也會想辦法調動到城市學校中,或者選擇改行教授別的科目,或者從事領導、行政工作,通過這些方式來實現人生價值。與此同時,很多學校因為教學理念存在偏差,他們將美術教學作為一種“福利”,選擇安排一些被主科淘汰或者教學能力差、或者快要退休的教師擔任美術教師,這就會影響美術教學質量。
2.對策與建議
2.1提高農村美術教學投入力度,完善各項教學資源
因為農村地區經濟狀況與城市相比較為落后,在教學過程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充足的經費投入,并且因為地方的財政收入十分有限,政府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比如可以將大部分都用于提高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與教學人員工資待遇方面,教育部門則是將費用用于教師培訓與改善教學條件方面。除此之外,廣大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應當充分學校已有的教學資源與農村自然資源等,可以自己制作教具,來改善教學條件,同時也引導學生自己細心主動的去觀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提取周邊與美有關的素材,使得學生內心世界逐漸變得多姿多彩起來。
2.2提高教師福利待遇,對美術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因為大部分中小學的教師福利待遇較差,與其他城市地區相比更是少的可憐,因此這就會導致農村教師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脫離農村,盡快的到城市工作,或者為考慮生計,不得不開始選擇從事第二職業來提高自身收入。因為美術教師有一技之長,他們在課外開設各種興趣班十分容易,這也比只在學校上課更加賺錢。但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很多教師都將精力放在課外。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要提高教師福利待遇,使得教師在生活中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美術教學研究中。不僅如此,還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與職稱等級,以此打造一個能夠留住人才、重視人才的良好校園環境。
2.3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成果,鼓勵美術教師參與到電化教學、微課設計、多媒體制作等業務培訓,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使教學信息資源得到豐富,向同學展示國內外優秀的藝術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三維制作工具,引導學生使用電腦來制作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農村地區美術教學質量,應當從農村地區實際情況出發,通過結合學科教育發展趨勢與當前教學成果,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因材施教方法等,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同時農村地區還要重視提高美術教師的薪資待遇,使他們在工作中沒有后顧之憂,能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學的不斷推行,必然會提高當前學生的審美意識與綜合素質,為我國培養高素質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鋒.談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美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8(24):174.
[2]秦明華.農村初中美術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昭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03):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