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茂權
摘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階段更為重要。現階段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許多不足,閱讀數量過少、閱讀質量不齊及閱讀深度不夠等都是需要高中語文教師重點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圍繞當前高中階段閱讀教學存在的各方面問題進行探討,介紹了逐步提高閱讀數量,增加學生閱讀積累;深入分析教材文本,提升學生閱讀技能;提高學生閱讀深度,增強學生閱讀感覺等幾種教學途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習問題;教學手段
語文教學對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進行訓練,是學生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在學生進行的聽、說、讀、寫四方面訓練中,教師既可以對學生進行單獨訓練,也可以進行整合訓練。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高層次的閱讀訓練,幫助學生的語文水平得到更多的提高。但在目前階段的閱讀教學中,仍舊存在很多已知問題,高中語文教師需要在掌握學生閱讀問題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教學措施,改進閱讀教學效果,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進步,提升學生內在文化涵養,實現學生文化涵養與課堂教學效率的雙重提高。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整體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語文整合訓練中,閱讀教學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在閱讀中能夠完成出聲朗讀、動筆勾畫及讀后總結等一系列學習行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的朗讀能力、文本分析能力、書寫能力、總結歸納能力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能夠促進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進步。學生在閱讀中得到語文知識技能增長的同時還能夠受到其中感情價值觀的多方面影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進入到作者創設的情境當中,受到作者的情緒感染,從中收獲情感態度價值及為人處世的種種方法,對學生的內在素質具有提高作用。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健康成長都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幫助學生收獲進步。
二、當前語文教學中閱讀存在問題分析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閱讀的抵觸心理較為嚴重。碎片化閱讀方式迅速發展,學生越來越習慣于“短平快”的信息攝入方式,對長篇文章的接受能力較差,逐漸喪失主動閱讀的興趣。再者,“碎片化”閱讀,使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只能有短暫的集中,學生缺乏對文章深入分析的機會,相應的深入閱讀的鍛煉較少,閱讀解析能力呈下降趨勢。同時,閱讀又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夠看到明顯效果。學生習慣于快節奏閱讀,耐心不足,真正讀進去的書少之又少。學生之間還存在語文學習基礎與興趣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導致閱讀情況也不盡相同。學生容易被花團錦簇的“暢銷書”所吸引,閱讀選擇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夠接受優質內容的熏陶,是一種“無效閱讀”現象。
1、閱讀數量不足
在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中,有幾個問題較為突出,其中最明顯也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問題就是閱讀數量不足。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學生自身不重視閱讀,在教材學習之外不主動尋找其他閱讀材料,另一方面是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在課堂閱讀教學之外,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閱讀書目的推薦,導致學生閱讀數量不足。在這兩方面原因之外,還有家長的教育觀念問題。家長總是想要學生的成績迅速提高,同時卻對閱讀教學認識不足,簡單將“看書”等同于“閱讀”,是教育理念的不足,導致家長不能在家庭中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學生得到的有關閱讀的積極影響較少,閱讀數量不夠。
數量不足的大問題之下,還存在閱讀范圍不夠廣的問題,這是伴隨著閱讀數量不足出現的伴生問題,數量都得不到保證,從何而談閱讀范圍的廣泛。學生閱讀視野狹窄,不能夠受到多方面閱讀文本的影響,精神世界得不到有效豐富,語文學習內涵不足。
2、閱讀質量不齊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不相同的學習特點,在語文閱讀中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興趣與閱讀探索欲望,以及不同程度的深入閱讀,最終結果就是學生的閱讀質量參差不齊。閱讀興趣影響著學生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認識,是否愿意主動進行閱讀任務。閱讀探索欲望影響著學生閱讀切入角度,閱讀探索欲望強的學生會嘗試從多種角度入手對閱讀文本進行解讀,從中收獲不同的閱讀知識與感受,實現豐富的閱讀層次收獲。而閱讀探索欲望較低的學生,閱讀角度呈現單一化,只是對教師傳授知識的復制,沒有個人的深入思考,閱讀收獲也就呈現單一化,不能從閱讀中收獲更多。深入閱讀的意愿強弱是與閱讀興趣、閱讀探索欲望有機聯合在一起的,具有正相關關系。具有積極閱讀興趣及閱讀探索欲望的學生往往在閱讀中進行積極主動的深入挖掘,探求文本的內在,以達到更高的閱讀層面。相反,閱讀興趣不高和閱讀探索欲望較低的學生不愿意進行閱讀的深入,即使面對教師的要求也會敷衍了事,閱讀質量較低。
3、閱讀深度不夠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就是學生的閱讀深度不夠,不同于第二點問題中的閱讀深度,學生的主觀意愿與現實情況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學生對閱讀文本具有強烈的閱讀探索欲望,不代表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就能夠完成閱讀的深度理解,對掌握作者的深層次創作意圖及隱含層面的東西進行準確把握。當前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問題受制于學生的生活閱歷及觀察事物的細致程度。高中學生雖然表現出一定成熟程度,但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占據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缺乏深入接觸社會生活的時間與機會,生活閱歷不夠豐富。學生每天的任務以知識性學習為主,對生活中的事物及社會活動及人際交往產生聯系較少,得到的觀察社會、觀察環境及觀察他人的鍛煉較少,在面對文本描寫時,往往只能夠注意到語言動作及環境的表層意思,不自覺忽視作者傳遞的深層文學含義。
三、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具體手段分析
高中階段的學生在閱讀中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問題,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從現實問題出發進行教學改進,可以逐步改善學生的閱讀狀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高中語文教師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第一指導是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目的。脫離學生實際的閱讀教學,不僅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還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一定消極影響,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的整體計劃。以下對高中教師可以采取的閱讀教學提高途徑做簡要介紹。
1、逐步提高閱讀數量,增加學生閱讀積累
改善學生閱讀效果的第一步就是要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閱讀數量的增加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來源,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夠得到提高。這個過程必須是逐步完成的,給學生循序漸進的接受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尤其注意語文閱讀學困生的情況,在提高學生閱讀數量中要對這部分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教師推薦閱讀書目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學生閱讀數量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產生主動閱讀的學習要求。教師還可以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使學生家長在家中為學生營造閱讀氛圍,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熏陶。
例如,教師從教學實際與學生實際兩方面出發進行學生閱讀數量的提高工作。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籍,在促進學生理解教材的同時,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是語文學習的綜合提高。《祝福》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題材相近的作品,還可以推薦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揭露封建社會對勞苦大眾壓迫的文章,增加學生的閱讀積累,形成以教材為中心的閱讀中心式輻射。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注意教學語言的選擇,利用幽默生動的語言進行閱讀講解,提高學生對閱讀文本的閱讀興趣。家長可以在家中增加讀書看報時間,看電視時也可以增加文化類節目的觀看,營造家庭共同閱讀的氛圍,幫助學生增加閱讀。
2、深入分析教材文本,提升學生閱讀技能
分析教材文本是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教材文本的作用,帶領學生進行深入仔細解讀。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在基本教材閱讀學習中掌握閱讀方法,包括解析文本的方法、通讀文章劃分段落的方法、抓住文章關鍵字詞的方法以及了解文章寫作手法的方法等。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十分適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能夠認識到“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統領全文的作用,能夠充分領略到文章中的語言美及修辭美,還可以掌握文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重點理解文中“通感”這一修辭手法的作用。學生在教師帶領分析文章過程中能夠掌握閱讀的方法與途徑,掌握對一篇文本展開分析的方法。
3、提高學生閱讀深度,增強學生閱讀感覺
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重視深度是必須的,學生只是生活閱歷與觀察度不足而已,學習知識與閱讀認知能力是具有足夠基礎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逐漸進行深入閱讀,先使學生在理論層面掌握深度閱讀的方式方法,然后在實踐中逐步增加深度閱讀實踐,閱讀感覺更豐富。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帶領學生走進分析文本深處,豐富學生的閱讀感知。閱讀數量是學生增強閱讀能力的基礎方面,更多的是在于閱讀過程中的質量,其中與閱讀感知有很大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閱讀任務的方法帶領學生逐漸走入文章深處,感知作者描繪的細膩情感與人生經驗,在閱讀中豐富生活閱歷,掌握觀察生活的各種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的方法能夠指導學生的生活發現,生活發現又能夠反作用于閱讀,形成良性循環。
四、結語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整體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收獲語文學習的多方面練習,提高語文學習的整體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與質量,更重要的是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改善學生閱讀數量、質量及深度等各方面不足。
參考文獻
[1]李祖鴻.主問題設計法讓語文教學有效有序——核心素養視野下的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藝術[J].名師在線,2019(23):28-29.
[2]雷泥.突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瓶頸——基于高中語文自主閱讀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08.
[3]唐曉紅. 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A]. .教育理論研究(第十一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4]王秀霞.淺析讀屏時代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3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