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玖洲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數學知識,教師在講課時,要將數學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小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下面,我從“一、注重實踐,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二、緊密聯系生活,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三、借助微課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注重灌輸式教學,在數學課堂上,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講知識,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缺乏互動,課堂氣氛不活躍。針對這些問題,我結合自身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行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一、注重實踐,增加學生的動手操作
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實踐教學,小學數學離不開動手操作,動手操作可以使數學知識更加直觀,便于小學生理解知識。小學生通過擺一擺、剪一剪、畫一畫、量一量等方式來感知數學,使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數學規律,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例如,《測量》這節課主要是使小學生能夠認識毫米、分米,我引導小學生觀察自己的尺子,說一說1厘米里有多少個毫米,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長度,并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我組織學生測量自己的書本的厚度、長和寬、測量課桌、鉛筆等文具,使學生在實際的情景和測量活動中,能夠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能夠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并體會長度單位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緊密聯系生活,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緊密聯系生活。生活和數學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舉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導入,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數學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倍的認識》這節課時,我聯系了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使學生感知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設置了一個情境:在植樹節上,金色小學的同學植樹,一共植了5棵楊樹,柳樹的棵樹是楊樹的3倍,問柳樹有多少棵?我使小學生通過擺一擺的方式來求柳樹的棵樹,同學通過擺小棒,第一行擺楊樹的棵樹,第二行擺柳樹的棵樹,最后得出柳樹的棵樹為5×3=15棵。我提示學生還可以采取畫線段圖的方式來得出柳樹的棵樹,畫出一條短的線段代表楊樹,柳樹畫出3個楊樹的線段的長度,得出柳樹的棵樹。將數學問題聯系實際,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三、借助微課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數學教學,微課可以用于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環節中,運用微課可以幫助小學生預習知識,教師可以使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復習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鞏固所學的知識。微課教學可以將圖像等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學生前面,使數學知識更加容易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時分秒》這節課時,我運用微課進行教學。這節課主要是使學生能夠認識鐘表上的時間,知道時針、分針、秒針分別表示什么。我在微課上出示某個時間,使學生說一說畫面上的時間表示幾點。我出示了多個不同的時間點,使小學生仔細觀察,并說出所表示的時間。我提問小學生:鐘面上有多少個大格?有多少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表示()時,分針走一個小格表示( )分,時針走1個大格,分針走( )圈,是( )分鐘。我提問學生:秒針從1走到2是幾秒?秒針從2走到6是( )秒? 我還設置了填空題:1時=()分,1時30分=( )分,80分=( )時( )分。我使學生把鐘表和對應的時間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對鐘表中時、分、秒的認識。在微課中,我出了一些判斷正誤的題目,比如:時針從8走到9,表示1個小時。( )分針從8走到9,經過1分鐘( )。運用微課教學,使學生對時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微課展示更加形象,學生可以看到畫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師要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將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運用微課教學,將數學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教師要加強課堂的互動,使學生在互動中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
參考文獻:
[1] 程小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遼寧教育,2019(05):58-59.
[2] 劉夢晨,周延軍,高印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