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瑋玲
【摘要】 ?當前在我國中小學教學體系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德育教育的時效性比較低,長時間以來,這一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這篇文章就從當前我國中小學的實際教學情況、這一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性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分析,進而對提高德育教育時效性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 ?中小學 德育教育 時效性 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23.1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138-01
0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政策的普及和落實,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推廣,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得到很大提升。然而,現在中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就如同露在海面上的冰山,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小部分,而冰山的絕大部分體積還隱藏在海底深處,如何將其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是現在學校內外需要進行改進和思考的問題,有效策略的提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小學德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一、建立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標系統結構
德育教育目標結構的合理性應該體現在:“在將學生培養成四有新人的目標下,對帶有必然性的發展目標進行有效確立;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近景目標和中景目標。當實現一個目標之后,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引導,進而實現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德育學習的內在動力,讓他們不斷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得到內心的滿足。在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德育教育,如果給每一個學生都單獨設立一個小目標,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控制和調節,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夠確保德育教育的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扭轉大家的德育觀念
教育自古以來在我國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始終被國民所推崇,并且教育科目非常的多,而且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小學階段的教學科目正在日益增加。不過,在經濟全球化發展日益深入的今天,教育也在向著國際化方向發展,這與我國當前的國情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學會交流”、“學會生存”、“學會關心”之類的教育理念正在被大家所接受,大多數我們之前一直推崇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漸想著“學習”理念的方向轉變。這樣并不代表“德育教育”、“終身教育”的教育理念與時代脫節,而是反映出將教育的出發點從老師主動“教”向學生主動“學”的缺失轉變。學生的品德和行為的形成與他們的自身價值觀有著很大程度的聯系,因此,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代的教育核心,這樣教育觀念的轉變對于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進行“道德教育”和指導“道德學習”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主要體現在它不是讓學生的思想跟著老師的“教育”而行動,而是讓學生跟著老師的引導學會自主“學習”的教育形式,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德育教育時效性。
三、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建立家長學校
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學校應該有意識的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聯系,建立家長學校,在家長學校中,可以合理的向廣大家長進行正確教育掛念、家庭觀念以及人才觀念的宣傳;向家長講授中小學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學習需求,讓他們能夠懂得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身的特性;向家長介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教育內容,才能確保家庭及教育的科學性,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人格;向家長傳授科學的兒童教育理念,還可以組織家長選擇更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而且可以采取家長正面體會、討論以及講解相結合的方式,讓家長體會到不同教育方式帶來的教育成果有什么差異,并且盡可能的運用現代進行教學輔助工具,如新媒體設備、投影設備等,對家長的教育方法、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當然,家訪和家長委員會也是學校加強和家長之間聯系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并且,可以將這三種途徑進行有機結合。
四、確保德育教育理念的正確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學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也在教學實踐中被體現出來,而且中小學德育教育也始終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主要發展方向。這一德育教育理念,不僅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更是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很大的尊重。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了解,并且采取針對性教學,以滿足他們的德育教育學習需求,以此為基礎,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可以提高其教育的時效性。在中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其教育重點應該放在培養和引導學生的精神世界發展上。因此,在這一教育環節中進行德育教育,應該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出來,切實站在學生的角度,同時,開展德育教育還應該緊跟時代步伐,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身觀和價值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中小學階段開展德育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對學校、家庭的教育觀念進行有效結合,并且樹立統一的教育觀念,將這兩方面的教育方法和途徑進行有效結合,實現取長補短,相互補充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的教育模式,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都能夠接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讓他們在學校成為好學生,在家里成為好孩子。這樣就需要廣大老師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中小學生營建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將素質教育更好的落實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擔負的責任。
[ 參 ?考 ?文 ?獻 ]
[1]劉振洲.中小學德育實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對策[J].學周刊,2017(3):48-49.
[2]盧新華.增強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廣西教育,2017(23):32-33.
[3]駱秋菊.新時期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學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8(4):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