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娥
摘 要: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強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格,引導學生對三觀有更正確的認識,能夠對生命和生活有更深的領悟,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素質。本文將結合小學德育的特點,提出如何在小學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感恩教育;小學教學
學校應把德育放在首位。因為德育教育弱,就會導致學校失去教學靈魂,各個學科也會茫然無為。我們只有在所有學科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德育教育,才能夠使學校有生機活力,孩子們才能夠健康成長。否則,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相反會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反作用力。國家教育會議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樹立德育為首的意識,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要滲透德育教育,發揮德育的功能,要提高廣大師生對德育教育的認識,努力做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一、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1.有利于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把學生培養成懂得感恩的人,是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公共意識的重要途徑。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年齡階段,通過感恩教育,使小學生明白家長和教師對自己的關愛和付出,并在學校感恩教育的引導下聽從父母師長的教誨,體會他們對自己的良苦用心,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他們的殷殷期盼,這樣才能使小學生逐漸培養個人,家庭以及社會的責任感。
2.有利于使小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塑造健全人格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重要價值還在于使小學生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來處理事情,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當前,社會上對一些不懂事,任性妄為的孩子稱之為“熊孩子”,殊不知“熊孩子”背后產生的原因卻是因為“熊家長”。正是由于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缺乏正面教育,過分呵護和溺愛孩子,成為了溫室里的花朵,經受不起一點外面世界的風吹雨淋,欠缺處理負面情境和應對人際交往的能力,難以自立自強。而感恩教育有利于使小學生學會用樂觀向上的態度來正視面對的困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
3.有利于增強小學生對生命的重視,對生活的感恩在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加強感恩教育可以增強小學生對生命、生活的重視,可以更好地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善待人生。長期以來,小學生對于生命和死亡這一類比較嚴肅的字眼缺乏基本的認識和思考,因而對生命和生活不夠珍視,沒有感悟到生命的內涵和寶貴,而感恩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不僅會由心感激父母的生命之恩,也會感激社會的呵護之意,這是對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二、小學德育中開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感恩氛圍
1.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像擁有某種改變事物的魔力,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們的想法,同樣的感恩教育也不例外。當前,感恩教育還并不普遍,其原因十分復雜,涉及到的因素較多。對于學生而言,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對于感恩教育缺位應該是學生感恩意識不足的主要原因。學校方面往往把教學重心放在應試教育與升學考試上,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重視度偏低。雖然德育教育被提上了小學的教學課程,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也未能得以實施。在家庭方面,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大心理,從而導致孩子毫無感恩之心。
2.感恩應該存在于人們的潛意識里,通過營造感恩氛圍使學生學會感恩是一種感性的教育方法。對于家庭而言,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有著模范作用,因此,作為父母應善待老人,關心社會,成為孩子的榜樣。對于學校而言,可將感恩故事巧妙地融入課本,或者以感恩為主題開展學?;顒?,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感恩之心。
3.在具備感恩氛圍的前提之下,學校可推行以感恩為主題的課內外活動,如主題班會與主題辯論賽等。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教師需進行引導,拋出一個話題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以輕松的氛圍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從學校來說可舉辦征文比賽或以感恩為主題的攝影展等,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
(二)帶領學生認識感恩,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
感恩教育中加強學生的感恩意識指導十分關鍵。造成學生感恩意識缺失的原因有很多。教師應該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育引導方式,重視學生的情感發展需要。教師要善于營造充滿感恩的教學氛圍,能夠將感恩的理念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教案編寫期間,可以將一些感恩故事融入其中,使學生對感恩能有一個最基礎的認識,從而為感恩教育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感恩教育引導的深度性、層次性
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圍,引導學生在校園或班級范圍內開展主題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小規模的德育問題交流與討論。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其家庭背景、個人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從理論層面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
(四)組織學生實踐活動,體現感恩教育價值
感恩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端正自己的言行。教師在學生已有的情感基礎之上,可以通過深度開展“施恩”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無論是貧困山區捐贈,還是養老院愛心活動,教師都可以建立計劃方案來落實德育目標。
結論
在小學德育中滲透感恩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對感恩有深刻認識的基礎上,健全個人人格、提升思想品質。感恩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教師需要加強教學研究與實踐論證,充分發揮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夏敏.感恩教育在小學德育中的價值探究[J].教書育人,2019(08):27.
[2] 廖欽能.教育均衡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滲透感恩教育例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8(39):134.
[3] 沈六玉.小學高年級感恩教育班本德育課程方案[J].江蘇教育,2018(63):65-67.
[4] 張柏春.淺談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09.